【薑維見鐘會並沒將諸將處決,連忙道“我見諸將不服,請坑之。”】
【鐘會“諸將皆是身居軍中要職,無正當理由直接殺之,恐遭嘩變。還是以收服為主。”】
【薑維“此事非小事,不做則已,做之須欲行,遲則生變。”】
【薑維的提醒,頓時讓鐘會心生防備,遂不聽薑維之言。】
【薑維見鐘會如此,隻得不再多言。】
漢末三國界。
許昌
魏公曹操“看來這鐘會沒有那麼蠢,鐘會如果聽從了薑維之言,立即處決了諸將,那就讓薑維之計成功了。”
荊州
荊州牧劉備“是不是鐘會的這一決定,才最後導致伯約之策沒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鐘會的這一猶豫,徹底改變了曆史,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與野心。”
明太祖朱元璋“都說這鐘會有才能智高,但咱看他這種猶猶豫豫,顧及太多,沒有足夠強硬的態度以及果斷的手段,又想的太美好的人,還是不要去幻想野心夢吧。”
宋太宗趙光義“鐘會這種性格,總會在臨門一腳時候犯錯,如果他踏出了這臨門一腳,不是成就自己,就是成就薑維。起碼也比被亂箭射死的下場要好許多。”
【卻說黃晧與譙周,在得知鄧艾被抓,薑維回到成都後,兩人如同驚弓之鳥一般,惶惶不安。】
【然薑維回到成都,並沒有第一時間處理他們兩人。】
【這不但沒有讓黃晧與譙周,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然安全的感覺,反倒讓譙周與黃皓心中充滿了不安,仿佛有一團陰雲籠罩在頭頂。】
【兩人的直覺都在告訴他們,薑維不是沒有忘記了他兩人,而是沒有時間抽出身來處理他們,兩人都生出了薑維回到成都肯定會有大動作的猜想與疑惑。】
漢武帝劉徹“果然最熟悉你的人,往往是把你當成畢生之敵的人。”
【更讓黃晧與譙周感覺到有危險信號的主要原因,是鐘會設宴所請的諸將,居然一夜過後,沒有一人出來。頓時讓兩人感覺大事不妙。】
【因為他們兩人,對於這種反常之事,有著常人都無法理解的直覺與敏銳。】
唐太宗李世民“原來如此,最終壞了薑維之計的竟還是譙周與黃皓這二人。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史書之上竟未留下這兩人與此事有絲毫關聯此事的記載。”
明太祖朱元璋“什麼狗屁的直覺敏銳,就是兩個奸佞之人,看誰都有陰謀。”
明成祖朱棣“又是這兩人要壞事,真是這兩人禍害千年,讓後世之人,為蜀漢薑維充滿了遺憾與意難平,然而這兩人所作的事,卻被史書上一筆帶過,真是可笑。”
漢高祖劉邦“又是這兩人。至始至終都是這兩人,壞我大漢漢室。”
此時的諸天萬界裡,無數人有著和漢高祖劉邦同樣心情與憤怒。
特彆是後世之人,他們在看到天道盤點中,再次出現黃晧與譙周兩人的身影時,立即就猜想到了什麼。
他們很多人都看過史書,又或多或少聽過說書人所講的蜀漢故事。
然而卻沒有任何的記載,記載最終壞了薑維之計的人,竟然還是與黃晧與譙周有關。
即使他們身為後世之人,也被這出人意料的曆史真相而驚著了。
【翌日,鐘會再次召見諸將,諸將全聲稱願意遵從郭太後遺詔,願討伐司馬昭。】
【諸將的反常,同樣讓鐘會起了疑心,一時不知諸將之中誰是真,誰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