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地——知敬畏,所以謙和,進而無私。見眾生——懂悲憫,所以包容,進而無欲。見自己——明歸途,所以豁達,最終無為。
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了解世間規律,用因果去看待,從而學會慈悲。
人生存於天地之間渺小得不能再渺小,彆想改變世界,知道自己的渺小,並接受一切的不同,求同存異才是人生大道。
本我到真我的過程,是由外及內見自己本心。”
安樂聽到這,想到了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曾經在現代時,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關於蘇軾,以及他的這首詩,讓她印象深刻。
蘇軾被貶黃州,跌入人生的穀底,麵對驟雨初晴,他陷入沉思吾生須臾,天地浩渺,江山無限,風月長存,我又何必執著於眼前的風雨呢?我又何必放不下曾經的過往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風雨在哪裡?晴天又在哪裡?悲喜在哪裡?得失又在哪裡?
我行走在這天地之中,到底要奔赴一個怎樣的未來?我還是那個曾經的蘇軾嗎?
蘇軾主張變法,卻反對王安石過於激進,等到司馬光上台,他又批評其過於保守,如此不合時宜,讓蘇軾夾在兩黨中間舉步維艱。
既然儒家的入世之路走不通,那麼道家的“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也許是一條救贖之路。
被貶黃州的蘇軾終於泯滅了致君堯舜的理想,從此淡泊名利,心如止水,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無為無不為,儒家讓人建功立業,道家讓人淡泊名利,儒家是加法,道家是減法,蘇軾既不加也不減,將兩者合二為一,蘇軾請求外放杭州,出任太守,這樣既保初心不改,又可脫離樊籠,可謂兩全其美。
儒家之路走不通,則尋道家,道若不通,則問佛。蘇軾始終以出世之心想著入世,根源就在這裡。
按師兄們所說,儒家讓蘇軾見自己,道家讓蘇軾見天地,釋家讓蘇軾見眾生。
愛恨貪嗔,皆為牢籠,功名利祿,皆是浮雲。以清淨之心觀世界,以簡單之心看浮華,以歡喜之心過生活。
以柔軟之心除掛礙,唯有如此,才能不被世俗所累,唯有如此,蘇軾才能活得真實率性。
安樂總結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唯有不爭,才能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天地廣闊,無邊無際,人類微不足道,仔細觀察,會發現我們不過是生命中微小的一環。
我們雖不是萬能的,麵對許多事情會無能為力,但儘力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懂憐憫,所以寬宏,既大師兄所說見眾生。
了解自己,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尋找發展自己的方式。
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並決定改善它們。這樣,我們就可以更自信地迎接挑戰和機遇。
同時,了解自己,也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豁達的態度。即見自己。”
眾人聽完,紛紛點頭稱是。
一番開解,以及眾人安慰的目光讓善心因身世之謎而心生的憂慮,在大家的關懷與鼓勵下,漸漸平複了心情。
夜色漸深,但屋內卻洋溢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溫馨與力量。
喜歡執手,青絲暮成雪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執手,青絲暮成雪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