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破舊立新_一本書帶你讀懂中國史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一本書帶你讀懂中國史 > 第二章 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破舊立新

第二章 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破舊立新(1 / 2)

商鞅變法,猶如一顆璀璨的流星,在戰國時期的曆史夜空中劃過,留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它不僅改變了秦國的命運,更是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這是一場破舊立新的偉大變革,是秦國走向富強的關鍵轉折點。

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群雄逐鹿,各國都在尋求強國之道。秦國,這個曾經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的國家,在商鞅變法之後,逐漸崛起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商鞅變法的成功,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商鞅變法的故事,充滿了智慧、勇氣和創新。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國家如何通過改革,擺脫困境,走向繁榮昌盛。在這個過程中,商鞅以其堅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無畏的精神,成為了中國曆史上一位備受矚目的改革家。他的變法思想和實踐,不僅對秦國,而且對整個中國曆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商鞅變法的曆史長河,探尋這場偉大變革的奧秘。

一、變法的背景

1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進入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各國之間的兼並戰爭愈演愈烈。各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資源,不斷發動戰爭,形成了“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並立的局麵。在這個過程中,各國都意識到,隻有通過改革,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例如,魏國在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進行變法,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楚國在楚悼王時期,任用吳起變法,楚國的實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這種大背景下,秦國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秦國地處西北邊陲,與中原各國相比,經濟、文化相對落後。而且,秦國的周邊還有西戎等少數民族的威脅,國家安全形勢嚴峻。秦國若想在戰國時期生存下去,並謀求發展,就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

2秦國的國內狀況

經濟落後秦國的地理環境相對惡劣,土地貧瘠,農業生產條件較差。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的農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鐵質農具的使用不夠廣泛,農作物產量較低。這導致秦國的經濟基礎薄弱,國家財政收入有限,難以支持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國家建設。

政治製度不完善秦國的政治製度仍然保留著一些奴隸製的殘餘,貴族勢力強大,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隸,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秦國的官僚體係不夠健全,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主要依靠貴族的推薦,缺乏公平、公正的選拔機製,這使得有才能的人難以脫穎而出。

軍事力量薄弱秦國的軍隊在裝備、訓練和戰術等方麵都與中原各國存在一定的差距。秦國的士兵缺乏嚴格的訓練,戰鬥力不強;軍隊的裝備也比較落後,缺乏先進的武器和防具。在對外戰爭中,秦國屢屢受挫,不僅失去了大片的土地,還嚴重影響了國家的尊嚴和士氣。例如,魏國曾經多次攻打秦國,占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使秦國的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二、商鞅其人

商鞅,約出生於公元前390年,是衛國君主的庶孫,姬姓,公孫氏,名鞅。他年輕時就對刑名之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曾在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擔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但魏惠王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發布招賢令,商鞅聽聞後,帶著魏國李悝所著的《法經》西入秦國。商鞅到秦國後,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到了秦孝公。他與秦孝公進行了三次深入的交談。第一次,商鞅以堯舜治國的“帝道”遊說秦孝公,秦孝公聽後並不認同;第二次,商鞅以舜、商湯、文王、武王治國的“王道”來遊說,秦孝公仍不感興趣;第三次,商鞅以“春秋五霸”的治國之道來遊說秦孝公,秦孝公聽得十分入神。此後,商鞅順勢以富國強兵之道遊說秦孝公,秦孝公非常高興,開始與他商議國事。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堅定擁護者和實踐者。他主張以法治國,認為法律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他認為,隻有通過嚴格的法律製度,才能規範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的秩序。同時,商鞅也強調了改革的重要性,他認為,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舊的製度和法律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必須進行改革。

商鞅的思想和理念,與秦孝公的強國之誌不謀而合。秦孝公決定任用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改革。商鞅也不負秦孝公的信任,全身心地投入到變法工作中,為秦國的富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變法的主要內容

1經濟方麵

廢井田,開阡陌(公元前350年左右)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實行的是井田製,土地歸國家所有,貴族和庶民隻能在井田上耕種。這種土地製度嚴重束縛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不利於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商鞅廢除了井田製,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這一舉措,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土地的開發和利用,為秦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發展。例如,許多農民開始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使得秦國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貫穿變法始終)商鞅認為,農業是國家的根本,隻有重視農業生產,才能保證國家的糧食供應和經濟穩定。因此,他製定了一係列鼓勵耕織的政策,對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向國家貢獻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他們的勞役;而對於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的人,則采取抑製的政策,加重他們的稅收,限製他們的經營範圍。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秦國的農業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統一度量衡(公元前350年左右)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的度量衡製度混亂,不同地區的度量衡標準不一致,這給商業貿易和國家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商鞅統一了度量衡,製定了標準的度量衡器,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這一舉措,不僅方便了商業貿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和控製。

2政治方麵

廢除世卿世祿製,實行軍功爵製(公元前356年開始)世卿世祿製是西周以來的傳統製度,貴族子弟可以憑借出身和血緣關係,世襲官職和爵位,享受特權。這種製度嚴重阻礙了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也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製,實行軍功爵製,規定隻有通過軍功才能獲得官職和爵位。這一製度的實施,激發了人們的戰鬥積極性,使得秦國的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許多平民百姓通過在戰場上立功,獲得了官職和爵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建立縣製,加強中央集權(公元前356年開始)商鞅在秦國建立了縣製,將全國劃分為若乾個縣,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這一舉措,打破了原來的分封製,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製,提高了國家的管理效率。同時,縣製的建立也為後來的郡縣製奠定了基礎,對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實行什伍連坐法(公元前356年開始)商鞅將百姓按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的單位進行編製,互相監督連坐。如果一家犯罪,其餘各家沒有舉報便一並治罪;如果舉報犯罪者,則給予獎勵。這一製度的實施,加強了對百姓的管理和控製,維護了社會的秩序,但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3社會方麵

移風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公元前350年左右)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保留著“父子無彆,同室而居”的落後習俗。商鞅認為,這種習俗不利於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因此他下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這一舉措,改變了秦國的社會風俗,促進了家庭的分化和個體經濟的發展。

強製推行小家庭製度(公元前350年左右)商鞅規定,凡是一家有兩個男子以上不分家另組建家庭的,就征收其雙倍的賦稅。這一政策的目的是促進小家庭的形成,增加國家的稅收和徭役來源。同時,小家庭製度的推行,也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四、變法的實施過程

1秦孝公的支持與決心(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



最新小说: 開局就是仙帝期,我無敵了 嫁給京圈首富後,全家跪著求原諒 星河國際航隊 天選:專注於刀術的我隻疊被動 南鑼鼓巷四合院 我開遊樂園,給四線縣城乾成一線 將死王爺被嬌寵 銀河係守護神之龍皇帝尊 基因之鍥:返祖噬神狼基因 全民戰靈:戰靈培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