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那些人他們不敢恨皇上啊,他們自己騙自己的以為是李洪熙仗著陛下的寵愛,蠱惑陛下行如此極端之事。
哎,這就是讀書人。
他們以為扳倒了李洪熙,朝廷就會停下李洪熙所有政策,可是幾日下來,除了削去了李洪熙身上官職以外。
而那些要命的政策還在江州施行,甚至就連錦衣衛也摻和進來了。
他們更加的痛恨李洪熙了。
擋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而李洪熙可不管什麼,回去了以後還是該吃就吃,該睡覺就睡覺。
而第二天朝堂之上,百官紛紛跪地彈劾李洪熙,說其目無王法,不遵大乾禮儀之邦,醜態百出。
其中有王安石的遞交的彈劾折更加讓人動容,甚至百官聽了都不由叩首附議。
臣聞,國家之基,在於禮義;外交之要,係於和睦。今有恭廉郡王,於通衢廣陌之間,悍然對前來朝貢之各國使節施以暴力,此惡行實乃震駭視聽,大損國威,臣不得不冒死以陳。
各國使節,銜其國君之命,越重洋、曆長途而至我朝,本為通友好、促交流、展邦誼。其行雖或有未合禮儀之處,然當以教化、勸導為宜,萬不可逞一時之忿而妄動乾戈。王爺此舉,使遠人懼我朝之野蠻,疑我邦之友善,致鄰邦離心,友國生隙,日後外交之途,恐將荊棘叢生,其禍之烈,豈可不察?
且我朝以禮義立邦,以德化服人,向為四夷所敬仰。恭廉郡王身係皇家至親,當為萬民表率,於外交盛事之際,宜示以寬容大度、彬彬有禮之態。今反其道而行之,棄禮義於不顧,陷聖朝於不義,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上違君父之期望,下負黎庶之重托,內失臣僚之敬仰,外招蠻夷之怨憤。
臣伏望陛下,念及國家大體,速下明詔,責廉郡王之過,令其向各國使節謝罪賠禮,以彌縫邦交之裂痕;並依律嚴懲,以儆效尤,使天下之人皆知,無論尊卑貴賤,犯國法、損國威者,必受懲處。庶幾陛下之聖德可昭,國家之威望可複,外交之途可通,萬民之福祉可保。
臣王安石不勝惶恐之至,謹拜表以聞。
句句屬實,言辭誠懇,百官聽聞無不動容,仿佛不處置廉郡王李洪熙,不僅有損國威,甚至還會讓那些朝貢藩國寒心,甚至會大動乾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皇爺爺,孫兒得知,那倭人十兵衛確實當街行凶,殺戮大乾子民一死一傷,而廉郡王隻是路過而已,想要勸阻,可是那十兵衛不識洪熙,口出狂言。”蕭明軒看著昭帝的神情。
“所以才有了今日之事,孫兒覺得,就像廉郡王說的那般,進入京畿重地怎麼隨意帶兵刃?而且還隨意殺戮天朝百姓,說明其心不畏天朝國威。”蕭明軒繼續說道。
“殿下言之差異,外藩來天朝進貢,乃是服我天朝之威,而俯首稱臣。大乾素來禮儀之邦,蠻人不懂天朝之規,陛下應該下旨申飭倭國王,而不是當街打罵使節,棄國法而不顧。”秦慕白出列道。
“秦大人此話不對,藩國進貢以臣子自居,此乃天經地義。可傷我天朝百姓,說明其心不忠,言過其表。
倭人入我大乾,應習我天朝之規,如此孟浪形骸,敢在京畿亮於刀兵?當我天朝之規而無一物?”張廷玉出列反駁道。
“王大人說,廉郡王此行,毀我大乾邦交之根基,更是大錯特錯。倭人在京畿之地不守大乾之法規,戕害我天朝之百姓,就這麼讓其回去?天朝國威何在?
廉郡王昨日以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把其交付刑部,臣附議,既然奉我天朝為上國,那麼就要習天朝之規。”張廷玉看著沒人反駁自己,又繼續說道?
昭帝看了一眼沉默的百官,這種事前些年也發生過,那些使節不懂天朝之規,又沒見過天朝之繁華,所以傷了天朝百姓。
當時昭帝就隻是下旨申飭,然後又撫恤了被傷百姓,就這樣過去了。
喜歡穿越大乾當王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乾當王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