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風迂聽了蒙麵人的話,重新開始專心的打起坐來。
“心放空,感受身體經脈的狀態,然後試圖感受到周圍的靈氣,並將它們納入你的經脈中,然後將它們彙聚到丹田,使靈氣不斷的彙聚,最終轉為靈液,形成靈海。”
葉風迂內視經脈,發現有一些靈動的光氣,星星點點,仿佛星空一般,再去看丹田,有一個的藍色氣團,隱隱約約看不清楚,周圍不斷的有星星點點彙入其中。
“你現在用感知在丹田中看到的,就是你的氣旋,它是修仙者提煉靈氣為己所用的基礎,而藍色,正是水屬性靈根的顏色。”
葉風迂將感知身體周邊的靈氣,這些靈氣受到了牽引,開始附著在葉風迂的身體表麵。
“心神合一,心外無物;意達丹田,催氣運轉。五行之水,千華無形;隨我心動,引靈入神。”
“心神合一,心外無物……”葉風迂不由自主的跟著默念了起來,然後感知看到丹田內的氣團開始微微顫動,呈順向旋轉起來,經脈裡星星點點的靈氣也開始湧入其中,最終形成了氣旋。這時葉風迂身體周邊的靈氣也開始不斷的湧入經脈,來到丹田之中,成為氣旋的一部分。
“你的根骨不錯,修煉至這一步,你也算打開了修仙之路大門,還有你心中認為的‘感知’,在修仙者來講,一般稱作神識。這《水菱訣》便送與你,日後勤加修煉,無論是進攻還是防身,都能發揮出不可小覷的威力。”蒙麵人說完這段話,山洞又陷入了沉寂。葉風迂正沉浸在吸納靈氣的快樂中,絲毫沒注意到時間的變化。
“迂兒,快起床了,青石喊你一起去書院讀書了。”這是葉風迂的母親在房外呼喊。
葉風迂睜開朦朧的眼睛,看了看四周發現自己居然在自己的房裡。“昨天晚上不會隻是一個夢吧,白高興了一場。”葉風迂心裡想著,伸手準備拿衣服穿,這才察覺到手裡有東西。伸開手一看,是昨天撿到的玉墜和一枚小小的玉片。葉風迂將玉墜收起來,嘗試運轉了一下靈力,手中的玉片閃動了一下,有文字湧入了葉風迂的腦海裡。“水菱訣,化水為菱,傷於無形;化菱為冰,傷於無息……”
“葉風迂。你今天去不去書院啊,不去的話我先走了。”
“哦,馬上!”葉風迂收起玉片,穿好衣物,拎起書袋跑出屋去,匆忙吃了早飯就踏上了去書院的路。
來喊葉風迂一起去書院的人叫李青石,也就是昨天駕木頭鳥的那個,平時葉風迂喜歡叫他“青子”,原因很簡單,教書的先生整天“孔子孔子”的說,大家也都“孔子孔子”的念,下學以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唯有李青石,不僅喜歡背誦孔子的話,還喜歡在與人發生爭執的時候搬出來。於是葉風迂就叫他“青子”,久而久之大家也都這麼叫了。
書院建造在傍溪村西邊兩裡之外的小山穀裡,山上樹木蔥蘢,穀中有一條溪流從書院旁邊經過,一路流到傍溪村。葉風迂和李青石在路上邊走邊玩,一會捉捉蟬,一會去河裡玩會兒水,到書院時已是日升過半了。書院其實隻是三間圍在一起的房子,南麵是門,房子由木牆加上燒製土瓦搭建而成。
兩人彎腰低頭,試圖像往常一樣溜到自己的座位上,然而李青石口袋裡的一聲蟬鳴,將兩人暴露在眾人的視線裡。
“你們兩個,怎麼回事?”教書的先生放下書問道。
“我們,啊,我們路上遇見一塊天降隕星堵住了路,我們繞路過來的。”
“哈哈……”房子裡的學生都哄堂而笑。
“你們的借口還能更不靠譜一點嗎?”教書先生正襟危坐,眼看伸手拿戒尺了。
“不勞先生大駕,我們自己出去站著。”葉風迂眼疾口快,一邊推著李青石走出了房間。
“子曰……”此起彼伏的讀書聲又響了起來,葉風迂二人則掏出蟬來蹲在窗下玩起了剛捉的蟬。
“先生,快看天邊有一道光劃過去了。”教室裡的一個學生大聲叫到。
“什麼光,你明日來學院也準備讓隕石堵住路嗎?”
屋子裡又是一陣笑聲。
“不是,是真的,說不定是仙人飛過呢?”那個學生辯解。
“仙人,嗬。”先生仿佛被勾起了什麼回憶,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喃喃自語。片刻後,教書先生清了清嗓子“大家停下來吧,既然你們提到了仙人,那今天我便破例給你們講一個仙人的故事,如何?”
“好。”
“這比讀書有趣多了。”
……
眾人開始議論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不過教書先生一開口,又都安靜了下來。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所在的大地上是沒有修仙者的,大家都過著普通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獵的打獵,捕魚的捕魚。飛禽走獸也隻是飛禽走獸,一些離奇古怪的事人們也都是口口相傳,都當做是飯後閒談而未曾當作一回事。可是有一天,大地的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光團雨,就跟那雪花一樣,洋洋灑灑。人們都喜出望外的找容器去撿,卻發現這些光團一落在地麵上,就跟雪花融化一樣消失不見了。除了地麵上還有微弱的光以外,沒有任何蹤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先生頓了頓,端起桌子上的茶盞飲了一小口潤潤嗓子,接著講道“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最後隻得悻悻而歸,沒撿到任何寶物。過了一段日子,大家似乎逐漸忘記了這件事,不過部分人發現自己的身體仿佛發生了一些改變,有的人變得力大無窮,有的人能隔空拿起重量較輕的物體,還有的人渾身發光,揮一揮手就仿佛利器劃過一般。奇怪的現象越來越多,於是人們開始想到了那場奇怪的光雨,開始研究琢磨,修煉之術也從此開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