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匡胤最初目睹天幕顯現之際,儘管內心受到強烈震撼,但實際上並未對此給予過多關注。然而,隨著後續一係列事件的相繼發生,尤其是火器等新奇事物的嶄露頭角,趙匡胤方才開始真正重視起這片神秘的天幕。就在今日,他定睛觀瞧,所呈現的竟是有關大宋之後的朝代——大明。這個朝代對於趙匡胤而言完全陌生,他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試圖從中尋覓到對大宋有益之事。
可此刻,趙匡胤的目光突然被一句話牢牢吸引“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刹那間,一股無名怒火瞬間湧上心頭。需知,這大好河山乃是他曆經無數次浴血奮戰、一步一個腳印打拚而來!如今怎能容忍他人如此詆毀大宋?
趙匡胤緊緊盯著天幕,心中憤憤不平,旋即毫不猶豫地向其發送消息,質問道“明成祖朱棣,此句究竟何意?我大宋何以至此?”言語之中,飽含著他身為開國皇帝的威嚴與不甘。
而另一邊,朱棣再次聽到有人稱呼自己為明成祖時,不禁眉頭緊皺,滿臉不耐之色。直接就說了出來“朕早已言明乃明太宗,此人怎就這般愚鈍,莫非真聽不懂人話不成?”
“你怎能如此講話!”趙匡胤瞪大眼睛看著眼前的文字,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惱怒之情。尤其是當他看到落款竟然是朱棣時,更是感到一陣詫異和不解。
隻見那朱棣接著寫道“你呀,還是多費些心思,好好留意一下你的親弟弟吧。莫要到頭來,辛辛苦苦一場空,反倒為他人作了嫁衣裳。”這番話語看似好心地提醒著趙匡胤,但其中似乎又暗藏玄機。
趙匡胤讀完後,滿臉迷茫,如墜雲霧之中。他實在不明白朱棣此言究竟何意,隻覺得對方是在故意陰陽怪氣地嘲諷自己。然而,就在此時,站在下方的晉王趙光義卻與趙匡胤截然不同。他那雙原本低垂的眼眸瞬間變得明亮起來,滴溜溜地轉動著,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計劃。
顯然,朱棣的這句話讓趙光義心中有所觸動。他暗自思忖著其中的深意,並迅速在腦海裡形成了一個大致的想法。看起來,隻要按照這個思路行動下去,他將來極有可能獲得成功。隻是,如今趙匡胤尚未察覺到這些微妙的變化,仍被那神秘的天幕所困擾。
由於這天幕的突然出現,趙匡胤深知自己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更為關鍵的是,目前他根本找不到任何方法能夠將其移除或消除。麵對如此棘手的局麵,就連一向足智多謀的趙光義此刻也感到束手無策。但時間緊迫,不容他們過多猶豫。趙光義決定抓住時機,趁趙匡胤還未完全回過神來之際,果斷采取行動,加快實施自己精心策劃的陰謀。
然而,趙匡胤之所以能在如此紛亂繁雜、群雄並起的時代脫穎而出,並最終登上勝利之巔,絕非易事,更非僅憑運氣和僥幸就能達成。他必定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謀略以及果敢決絕的行動力。隻可惜此時此刻,趙匡胤尚未察覺到某些潛在的危機與陰謀。尤其是當他得知自己那位一母同胞的親弟弟竟有可能做出一係列令人意想不到之事時,內心深處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驚與困惑。
儘管目前這些都還僅僅停留在猜測階段,但那顆懷疑的種子卻已悄然在趙匡胤心中生根發芽。也許,所欠缺的僅僅隻是一個合適的契機,一旦時機成熟,這顆種子便會迅速破土而出,成長為參天大樹。
就在這時,朱元璋看似漫不經心地說道“宋太祖啊,您就拭目以待吧!後續的故事裡肯定少不了提及到您呢。在此期間,您可得多多保重自個兒的身子骨啊,同時也要留意身邊之人的一舉一動喲。”話雖如此,可從朱元璋那不悅的神色之中不難看出,對於趙匡胤可能即將麵臨的困境或尷尬局麵,他其實心底裡多少有些幸災樂禍之意。不過嘛,念及同為開國之君的情分上,朱元璋終究還是忍不住出言提醒了一番。畢竟,如果連這麼明顯的暗示都無法領會,那可真就是趙匡胤自身的問題啦。
而此時的趙匡胤已然敏銳地覺察出了其中的異樣之處。他開始反複琢磨著剛剛朱元璋父子倆所說過的每一句話,試圖從中找出些許端倪來。終於,他緊緊抓住了“弟弟做嫁衣”這幾個關鍵字眼兒,心頭瞬間湧起一陣強烈的警覺之感。難道說,自己一直以來視為至親至信之人的弟弟,竟然背著自己暗中謀劃著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當?趙匡胤越想越是覺得此事非同小可,決不能掉以輕心……
而晉王趙光義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朱家的父子倆竟然成為了自己命中注定的克星。然而,他也並非毫無應對之策,隻是這些方法實施起來頗為繁瑣複雜。
秦始皇凝視著眼前的那幾句話,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讚賞之情。尤其是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更是深得他心。身為天下共主,守護國門、為國捐軀本就是分內之事,秦始皇對此深感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秦始皇仔細端詳著這位名叫朱棣的帝王,眼中流露出濃濃的認可之意。在他看來,朱棣無疑是一位性格堅毅且能力出眾的皇帝。
此時,悠然開口說道“好啦,接下來咱們要說一件頗有意思的事。眾所周知,永樂帝熱衷於親自率軍出征,但每次出征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籌備工作。於是乎,就常常出現這樣一幕有趣的場景——每當永樂帝意氣風發地宣稱‘老大,朕要親征’時,太子朱高熾總是麵露難色,無奈回應道‘沒錢’。由於在永樂朝時期,每逢永樂帝出征,太子便負責監理國家政務。因此,還有人打趣說,永樂帝其實是太子朱高熾麾下的征北大將軍呢!”
“老大,朕竟是你的征北大將軍?”朱棣麵帶微笑,饒有興致地看著朱高熾。
朱高熾聽到父親這般言語,心中一驚,趕忙低下頭去,誠惶誠恐地回應道“爹,兒臣萬萬不敢如此妄言啊!這隻不過是後世之人無稽之談罷了。”
此時,站在一旁的朱高煦插話道“這可未必呢!”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其實,他心裡一直對朱高熾占據太子之位耿耿於懷,如今看到天幕之上竟出現這樣的說法,更是心生不滿。
然而,朱棣卻猛地轉頭看向朱高煦,臉色一沉,嗬斥道“好了,老二,給朕閉上嘴巴!”他深知朱高煦的心思,但對於這些所謂的玩笑之言並未放在心上。畢竟,這麼多年來,他常年在外征戰,大後方的諸多事務基本都交由朱高熾和皇後打理。對於大兒子的能力,朱棣自然是心知肚明,因此若日後他再次親征,將後方之事托付給朱高熾乃是不二之選。
雖然看到天幕上說自己成了老大的征北將軍時,朱棣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但轉念一想,如果能親自出征,馳騁疆場,倒也不失為一件快意之事。
儘管如今朱棣已然登上皇位,成為天下之主,但不知為何,他心中卻始終覺得,此刻雖貴為天子,可遠遠不及昔日身處北平之時,那金戈鐵馬、一往無前、縱橫沙場來得酣暢淋漓!
“要知道,明太宗朱棣一直心心念念著自己能夠獲得“明太宗”這一封號。而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也是個孝順之人,最終滿足了老父的這一心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的某位皇帝為了迎合自己的生父當上皇帝,竟然將朱棣原本的“明太宗”稱號改為了“明成祖”,不僅如此,還將在位時間尚不足一年的朱高熾的牌位移出了太廟。
但不管怎樣,在後世眾人眼中,永樂大帝朱棣這一生所立下的豐功偉績,無論是功勞還是過錯,在中國四百多位皇帝當中,都絕對稱得上是名列前茅、出類拔萃的存在。”悠然講道。
就在這時,隻見朱棣於天幕之上,怒發衝冠地開口問道“究竟是哪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竟敢擅自更改朕的封號?”
與此同時,同樣身在天幕之上的朱高熾趕忙向其父解釋道“爹呀,您都親眼瞧見了吧,此事當真並非兒臣之過呀,實在是後麵繼位的那位皇帝所為啊!”
朱高熾向來都是個喜怒不形於色之人,但此刻他那平素毫無波瀾的麵龐之上竟也泛起了絲絲怒意。“罷了罷了,既然你執意要去迎接自己的父親,那便去吧!可為何非得將我的牌位取下呢?”朱高熾憤憤不平地想著。
其實,對於自己當皇帝未滿一年便如流星般轉瞬即逝這件事,朱高熾並未產生太多強烈的感觸。一則是由於他尚且年輕,對未來的種種猶如霧裡看花般尚未形成太過明晰的概念;二則也是因當下他全副心思皆如聚光燈般聚焦於自身牌位遭移除一事。
與此同時,朱高熾心中原本還在思忖究竟是何人竟敢如老鼠般偷偷摸摸地更改老頭子的封號。那天幕之上僅有寥寥數人宣稱並非他們所為,然而後續大明的諸多皇帝們卻是如啞巴般鮮少有人開口言語。“哦?原來是這般,想必是這些人畏懼擔責而如鴕鳥般不敢吭聲呐!”想到此處,朱高熾愈發怒不可遏起來,仿佛心中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反觀朱高煦,此時的他自是如偷腥的貓般喜不自禁、幸災樂禍。遙想當初得知大哥朱高熾日後會登上皇位時,他可是如被踩了尾巴的貓般惱怒異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