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四部五院。
這是此前韓楨與一眾官員早就商定好的改製計劃,也是他治下的政治框架。
所謂三省六部,到了唐時,就已經開始改製了。
以中書省與門下省為決策核心,是為中書門下,尚書省被漸漸剝離出決策圈。
到了宋時,三省六部更是名存實亡,被政事堂與樞密院取代,徹底成了寄祿官。
韓楨則直接剔除了尚書省,將剩餘兩省合並保留,中書門下,又稱內閣。
內閣人選暫定為四人,最高長官為中書令,下設中書舍人,及左右仆射。
即,宰相,次宰,少宰。
“趙霆!”
“微臣在!”
“著令趙霆為中書門下右仆射!”
入閣了?
趙霆先是一愣,旋即心頭狂喜。
原以為,自己此前聲名狼藉,韓楨看在自己識趣且歸順早的份兒上,能維持原職就已經很不錯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竟能入閣。
雖隻是右仆射,但好歹也進入了核心決策圈。
念及此處,趙霆感激涕零道“臣,不勝感激。”
相處了這麼久,趙霆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
最初韓楨是想將他調往濟南府當知府,但又有些不放心,怕這廝離了他就放飛自我。
索性乾脆放在眼皮子底下,時時鞭策。
二則,趙霆作為真正意義上最早投奔自己的第一批趙宋官員,讓他入閣,也能起到宣傳效果,安撫趙宋舊臣。
待趙霆表完忠心,韓楨繼續宣布人事調任“著令史文輝為中書門下左仆射。”
“承蒙縣長不棄,臣定當竭儘全力,以報君恩!”
史文輝努力咬著牙,克製心中激蕩的思緒。
想他一介舉人,有朝一日竟也能入閣出相。
人生的際遇,當真是神奇。
常玉坤麵色不變,他對韓楨的任命,沒有覺得絲毫不滿。
他心裡很清楚,史文輝能入閣,是因為他軍方的背景。
以縣長對軍隊的重視,內閣之中必有一個軍方之人。
聶東、魏大這等糙漢子不合適,這麼算下來,也就唯有史文輝了。
“謝鼎為吏部尚書。”
“劉宓為戶部尚書。”
“王委中為刑部尚書。”
“朱吉為密州知州。”
“……”
北宋的官員製度極其混亂,除了部門架構臃腫之外,官員職稱也亂七八糟,甚麼功臣號、寄祿官、差遣、散官階……直讓人一陣頭大,也讓後世研究宋史的學者頭疼不已。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趙宋朝堂上,你隨便指一個官員,讓宋徽宗說出這名官員的完整官名,他絕對說不出來。
所以,韓楨乾脆統統取消,將官、品、差遣合而為一。
比如謝鼎,吏部尚書,品階為正四品,俸祿也是按照正四品的標準發放,職權是統管吏部,負責文武百官的選試、注擬、遷授、蔭子、敘複等事宜。
除此之外,不涉及其他職權。
接著,韓楨又任命一係列四部侍郎與知州、知府,等到農學院與教育院時,他尷尬的發現,自己無人可用了。
韓楨沉吟道“我打算增設農學院與教育院,諸位可有推薦的人選?”
農學院與工程院一樣,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職能部門,而且極為重要。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以農為本。
院長一職,不但要有專業的農學知識,豐富的實操經驗,還得兼具一定的管理才能。
教育院就更不用說了,掌管治下學政,名望、學識、才乾缺一不可。
本來,韓楨是想讓謝鼎擔任教育院院長,但吏部尚書這個職務同樣重要。
聞言,眾人紛紛陷入沉思,開始在腦中搜索合適的人選。
就在這時,一名官員起身道“啟稟縣長,農學院院長一職,臣想舉薦一人。”
此人名喚裴懷,原為濟州通判,知州與一眾官員棄城而逃後,他率領胥吏開城歸降。
因其曾在禮部擔任過郎中之職,剛剛被韓楨升為禮部侍郎。
韓楨問道“何人?”
裴懷答道“鄧禦夫之子,鄧鬆。”
正當韓楨疑惑這鄧禦夫是何人時,就見劉宓撫須道“此人不錯,正合適。”
見他麵露疑惑,裴懷解釋道“縣長,這鄧禦夫乃是濟州巨野人,農學大家,曾編著有《農曆》一百二十卷,該書詳細記載了趙宋以前北方農牧業、紡織經驗以及種植工藝和養生備荒之事,比之《齊民要術》更為詳細。其子鄧鬆,繼承乃父衣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微臣在巨野郡任職時,曾數次拜訪。”
韓楨皺眉道“如此大賢,隻怕早已在趙宋為官,又豈會輕易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