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
西大街的一處胡同巷子中。
一隻瘦弱的野狗在巷子口徘徊,企圖尋找一切能吃的食物。
忽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受到驚嚇的野狗,立刻機警的跑開。
一名仆役打扮的人,快步走進巷子。
沿著巷子走了十多步,來到一間門前,仆役神色警惕的四下看了看,見左右無人,這才伸手在門上敲了敲。
兩長兩短的敲門聲後,木門被從內打開。
開門的是個小廝打扮的少年郎,模樣機靈。
仆役壓低聲音問道“今日可有貨?”
“有!”
少年郎點點頭“昨日傍晚剛到的,保新保真!”
聞言,那仆役雙眼一亮,趕忙催促道“快,給俺來三……五份!”
說著,仆役從懷中掏出五十文錢遞過去。
接過銅錢,少年郎迅速數了數,而後從褡褳中取出一遝厚厚的報紙遞過去。
隻見報紙封麵上,赫然印著四個大字。
青州日報!
仆役接過後,立刻藏進懷中,匆匆離去。
不多時,敲門聲再度響起。
“可有貨?”
“有!”
“俺要二十份!”
“……”
……
卻說那仆役出了胡同後,直奔對街的一間茶肆而去。
上了二樓,推門走進包間,還不待他落座,便有兩人焦急的問道“怎樣,可買到了?”
這二人身穿綾羅綢緞,富貴打扮,一看便知非富即貴。
“阿郎,買到了。”
那仆役點點頭,反身關上門後,來到桌前坐下,這才從懷中一遝紙。
見到報紙,兩人雙眼一亮,立刻伸手奪過一份,一邊品著茶,一邊優哉遊哉的品閱。
年初時,宋徽宗便下令禁絕小報。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看慣了小報的人,忽然讓他不看了,哪裡能忍得住麼。
貧苦百姓本身就逛不起瓦市子,更彆提青樓、賭坊這等銷金窟了,湊錢買一份小報,已是他們一天中難得的娛樂活動,也是他們接觸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至於商人和讀書人,那就更離不開了。
尋常百姓看小報,可能隻圖一樂,但商人卻能在蛛絲馬跡中,尋得一絲商機。
讀書人原本看小報隻是消磨時光,可自打青州日報橫空出世後,便成為趙宋讀書人必不可少的日常了。
隻因青州日報特意開辟了一個專欄,刊登各個學派的文章。
不管你是秀才也好,大儒也罷,隻要文章有新意,夠尖銳,便有機會刊登,一旦成功刊登,還會有一筆稿費。
這等於是給了五湖四海的讀書人,一個隔空交流的平台。
此專欄一出,立刻讓天下讀書人炸開了鍋。
一時間,各地投稿無數。
有些人想借此揚名立萬,有些則單純是為了反駁上一篇文章。
為此,進奏院特意成立了一個審稿部,專門審核從各路州縣投來的文章。
有時審稿部拿不定主意,還會去尋謝鼎、徐存、劉勉之等大儒過目。
本來,各地小報繁多,僅是東京城中便有二三十類小報。
算上其他州府的小報,不下百餘。
但如今,這些小報幾乎已經銷聲匿跡了,徹底被青州日報搶占了市場。
沒法子啊,青州日報質量好,版麵精美,內容也更加豐富。
花同樣的錢,為啥要買其他小報?
除此之外,宋徽宗下旨禁絕小報,反倒間接幫了青州日報。
小報被打擊後,銷量大不如前,加上市場份額被青州日報擠占,不少小報紛紛倒閉。
本身小報就是朝中重臣搞出來賺錢的工具而已,如今賺不到錢了,自然也就停了,轉頭去搞其他賺錢的買賣。
而青州日報呢,則有韓楨雄厚的財力支撐,賺不賺錢根本無所謂,前半年每個月虧損都在上萬貫。
此消彼長之下,導致趙宋的小報市場,幾乎被青州日報壟斷。
搶占了市場後,麻允迪開始想辦法賺錢了。
首先是漲價,由最初的七文錢,漲到了十文錢。
同時,廣告費也上漲了三成。
如今,進奏院從原先的每月虧損上萬貫,變成了盈利數萬貫。
……
包間中的兩人,其中一人名喚呂大甫,乃是東京城內有名的富商,經營皮草和東珠生意。
手上三支商隊,每年往返遼國兩次,獲利不下百萬貫。
隻是自打前兩年,金人大舉攻遼後,生意就不行了,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