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在涼州府呆上一夜,第二日要到涼州休鸞,迎接自蘭州來的嫁親隊。在蘭州邊界與千牛衛交接之後,瑤林公主的儀駕便就交給涼州都督府。
接到公主後,送親隊往北出涼州,繞過河西走廊,穿越漠北,自草原再向西,翻過北天山,進入庭州。回鶻汗庭並沒有固定的都城,在庭州輪台縣,是眼下回鶻汗庭的大後方。
但其時安西戰況到底如何,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信息。雖然翻過北天山後,回鶻會有迎親隊伍,但誰也不知道一旦吐蕃突破了龜茲東邊的焉耆防線,切斷了天山南北,這親還和不和得成。
吐蕃下約茹一旦攻占焉耆,北向西洲、庭州的道路便就此敞開,輕騎向北,就能直搗回鶻的大後方,真到那時,阿史那托就隻能投降。
回鶻如今唯一能做的其實隻有兩條路,除了投降,就是全軍放棄安西,丟棄龜茲,順著焉耆撤回天山以北,好好地整備兵馬,過幾年,以圖再戰。
按趙正的理解,如今丟了疏勒,安西的局勢就變成了夾心三明治。最西邊的是碎葉城和回鶻右部,唐鶻聯軍一萬六千人,往東是吐蕃上約茹兩萬八千人占領下的疏勒,再往東是回鶻汗庭兩萬兩千人據守的龜茲和焉耆,焉耆東邊,又是吐蕃下約茹的兩萬兵馬。
回鶻右部已遁走,碎葉城邊的崇山峻嶺之中,隻剩下唐軍四千人。
而被堵在龜茲的回鶻汗庭兩萬多人,被吐蕃五萬人馬合圍。
不走,怕是隻能等死。
趙正擔心的是,自己還沒到北庭,等到的消息要麼是回鶻王庭全軍覆沒,要麼是阿史那托持節投降。他們在龜茲與焉耆同吐蕃上下約茹已是鏖戰了近半年。庭州的回鶻援軍還要防守西洲,已防吐蕃人繞過天山從背後襲擾。
時間拖得越久,形勢就變得愈發微妙,對回鶻汗庭就愈加不利。
大唐的和親,無疑又給阿史那托上了一道枷鎖。作為大唐的屬國,允許回鶻越過阿爾泰山進入北庭放牧,是大唐開國時許給回鶻人最大的恩賜。作為回報,回鶻人必定儘全力維護大唐在安西的利益。
雖然河西走廊被掐斷,安西成了大唐的飛地。但回鶻這些年來,一直在履行存在安西的義務。同時也靠著不斷的進取,讓回鶻人的足跡深入了死亡沙海。
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原本投降退回北庭繼續牧羊是他們最好的出路。大唐對此也並不能過多苛責,畢竟唐軍在安西的存在,已經可有可無。誰也不知道大唐安西軍的幾千人馬什麼時候便就會一朝灰飛煙滅。
所謂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遠的利益。屬國與盟約的身份,其實與大唐簽還是與吐蕃簽,對回鶻來說並無二致。該儘的義務儘了,該打的仗也都打了,該死的不該死的回鶻勇士,幾十年來也死了成千上萬。
要怪就隻能怪吐蕃人太厲害,回鶻打不贏。
可大唐的幻想並不僅僅局限於此,帝國的餘暉雖然不再耀眼,但無論裡子還是麵子,都不可能如此輕易地丟掉。
趙正名義上去回鶻送親,實際上是去尋找反擊的可能。要做的是積蓄力量,等待有朝一日河隴擴軍完成,打通河西走廊,與安西連成一片。
朝廷的餅畫得不可謂不大,朝中上下一致認為先打河西的理由便就源於此種幻想。
而基於政治上的考量,安郡王並未阻止與回鶻的和親。同時他對趙正也抱有一定的幻想,無非就是一到兩年,若是有這個機會,整合安西與回鶻的軍力,對涼王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這也取決兩個條件,一是回鶻打不垮,二是安西軍在涼王的控製下。
回鶻拉不拉垮看的是回鶻人,但是安西軍的人選,安郡王不得不耍一些手段。斃掉徐王,讓太子黨受挫,同時扶趙正去安西,是安郡王順勢而為所儘的最大努力。
若是真的人力不可為,趙正還能及時抽身,到了河隴,依然能照著計劃繼續對吐蕃本土施加壓力。
若是萬一趙正能立奇功,憑一己之力穩定了安西戰局,那他回到河隴時,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對於涼王來說,左右都不是虧本的買賣。
何樂不為?
反正河隴擴軍進展緩慢,有一到兩年的空窗期。不如就讓趙正試試,總好過兵部把他調到劍南去剿匪……
趙碩一個字都沒有隱瞞,當著趙正的麵,把這事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全盤托出。
安郡王的考量、朝廷的方向,趙正去安西的真正目的,以及如今整個安西、北庭的局勢。
擺在趙正麵前的,仍舊是一把稀爛的牌型。比之當初在平涼那張破床上醒來時,手裡的牌還要更加稀爛。
四千安西軍是趙正的全部家底,而且還不知這些安西軍人被隔絕在安西數十年,還聽不聽他這個蒼宣縣侯的話,或者還聽不聽大唐朝廷的話。
算算年紀,他們最年輕的都有三十多歲了。平涼的叔伯們,怕是都沒幾個比他們要大。帶著這幫老弱想要絕地翻盤,除非天上砸下來一塊隕石,團滅了上下約茹五萬人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趙正看著輿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如今想要破局,首先要救的是回鶻汗庭。
“殿下,我想要兩千人馬。”
趙碩歎了一口氣,“想都彆想!你是都督府司兵,河隴如今能打仗的隻有左右武衛。可是左右武衛的情況你比我應該更清楚。左武衛去歲石堡城之戰精銳儘失,元氣未複,一兵一卒都動不得。右武衛如何?如今還按你說的在墨宣附近演兵,他們少了幾個人,肅州看得一清二楚。你想要人,我隻能給你駐紮涼州的一千護衛軍。”
趙正吃了一驚,涼州的一千右武衛是趙正的親衛,是保護他這個涼王殿下的警衛團。抽調它去安西,那涼州就空了。
“這如何使得?”
趙碩搖了搖頭,“你都要去安西了,我還有什麼使不得的。有右武衛在墨宣,涼州總不至於被吐蕃人一鍋端走。涼州城牆堅固,就算有小股蠻兵,也是奈何不了。”
“那留下二百?”
“一個不留,你全帶走!”趙碩似乎下定了決心,“段柴也帶走,有他在,右武衛定是唯你馬首是瞻。另外,我會知會守道,他如今還在百穀城。等你們出發以後,我讓他去安西。幫你盯著上下約茹。”
“如此甚好!”趙正心裡一暖,有梁珅與段柴同行,他信心增了不少。
王渠讓調撥了軍械和糧草,又早早地派人去了回鶻左部知會左部敦王。回鶻左部在漠北,是大唐在北方的一道屏障,室韋至今不能南下,全依仗涼王殿下的老丈人。聽聞大唐與汗庭和親之事,左部敦王明確表示隻要穿過了大漠,一路往北天山腳下,左部都會有向導引路,沿途也定多加照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