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入了相閣,但趙正仍舊如往常一般,往朝堂上一坐,一言不發。
今日朝中議事,原本也儘圍繞河隴戰事而來,其中夾雜一些雜務,均不足掛齒。
兵部報說吐穀渾前線戰勢趨向平穩,唐軍鋒銳阻於當拉山下,沿山布寨四十七座、八十餘裡。近來當拉山偶有山洪,魏王立足求穩,未多有進攻。反觀蕃軍在當拉山一線,已逐漸形成氣候,幾十萬人沿山一字排開,針鋒相對。
另報河隴軍糧調度日前稍有頻繁,已超日常用度。唐軍在吐穀渾搶征當季麥收,共計二十六萬石,其中有八萬石左右,征的是大唐屯田軍的。
河隴各州餘糧報約一百二十餘萬石,涼州都督府今夏新征稅糧四十餘萬石,另有加購,購得三十餘萬石,此多項累加,共計越二百三十萬石。起算二十三萬大軍,人均愈千斤。
涼州馬場、吐穀渾草原、各州牧草越存馬秣超百萬石。今年民稅交繳,多以菽、馬草等馬秣充糧達兩成,是以十分充足。
淮西道、山南道、山東道糧草起運已陸續執行,前日便有山南越七萬石糧秣經關中運往大散關。若戰事延至明歲,後續糧秣,理當是錦上添花。
興慶帝聞言十分高興,視線幾次看向了趙正。
“朕曾聞涼州都督府報說,若遷移民,屯軍戶,涼州兵馬吃糧不靠朝廷一分一文。當初朕亦不敢相信,此時報文在手,朕心甚慰啊!趙元良,你當記首功啊!”
趙正不動聲色,“臣不敢居功。臣當日起草太平倉時,乃因當時糧賤。糧賤則傷農,是以初衷也隻不過是為了平抑糧價而已。至於河隴征戰之糧,實乃河隴百姓操持數年所獲,才有今日之盛況。加之戶部眾僚相幫、各道馳援,眾誌陳誠,是以才沒了河隴的後顧之憂。”
“趙相倒是謙虛啊。”興慶帝笑笑,轉而道“不過軍糧之事,原本由戶部統管。今日元良領左司入相,當以兵部、戶部、工部為一體,坐府辦公,可莫再因事告假了。”
趙正點頭推禮“臣,定當竭儘全力,鞠躬儘瘁!”
鄭西元出列,道“趙相可得記得今日在朝堂所言,今時不同往日,趙相肩上可是挑著半個大唐啊!”
兩人對視而笑,趙正恭敬道“鄭相言重了。朝中私下均言,聖人是半個大唐,鄭相是另半個大唐。我趙元良,隻不過居有微末之功,承蒙聖人親垂,鄭相抬愛,才有今日朝堂之形勢。不過區區螢火,豈能與鄭相爭輝!”
趙正在聖人麵前將他與鑾駕相提並論,這話多少有些口無遮攔。全然沒給把自己親自抬入相閣的鄭西元留餘地。此言一出,滿堂嘩然。趙金玉拉了拉趙正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太放肆了。鄭西元的臉色也變了變,隻是沒有當場發作。
倒是一直站在鄭西元右邊的渠國公,回頭瞟了一眼趙正,臉上透著一些不屑,“趙相這人長得漂亮,說話卻不如長得好看。”
“是嗎?”趙正滿臉疑惑,道“不知王相說的是哪一句話不漂亮?鄭相乃當朝肱骨,執掌三省。便是連聖人旨意也能隨意封駁,可不是擔著半個大唐麼?”
“且莫要胡言亂語!門下省封駁聖意,那是依律依章辦事,哪有趙相說的這般隨意?”鄭西元辯解道“更何況,聖人的旨意,又豈能輕易封駁的?”
“是這樣啊?!”趙正雙手持著朝板,一邊思考一邊踱步出列,轉身麵向鄭西元與王靖,眨了眨眼睛,問道“既是依律依章辦事,那去歲左恩慶領兵攻打南詔,門下省何在?太子代聖人發旨,門下省又是如何審讀的?”
朝堂上宰執吵架,對聖人來說,其實還多是抱著看熱鬨的心情來的。因為這代表著宰執們不是坑壑一氣,聖人高高在上,隻須冷眼旁觀,便能在其中找到平衡點。這對官場對聖人來說,是好事。怕就怕這些製令執令之人蛇鼠一窩,朝堂隻有一個聲音,那便就是黨派坐大,尾大不掉的征兆。
特彆像趙正這般的宰執,出身軍旅,年輕氣盛。在朝臣麵前說話直來直去,該罵就罵,該說就說,看似秉性直爽,往往也能一針見血。三兩句話就能懟得號稱坐懷不亂的鄭西元臉色連變,屬實有趣。
把趙正拉到自己麵前當陪練,也不知他後不後悔,這等搬石頭砸腳的事,鄭西元是乾得不亦說乎啊!
隻不過趙正提起的這茬事,又讓人忽然就想起了去年朝堂上的醃臢。去歲趁聖人去東都養病。林仲、左恩慶等人貪功急進,誆騙慫恿監國太子,發兵南詔,致使左右領軍衛覆沒。這對於剛剛緩過一口氣的大唐來說,雖不是滅頂之災,也絕對是大傷西南元氣。現如今出現在吐蕃的南詔兵,也就是去歲埋下的禍根。
這事雖然最後以林仲辭相、左恩慶罷官收尾,但歸根溯源,從法理而言,門下省難辭其咎。可鄭西元當時與林仲在朝堂上爭得口吐鮮血,倒地昏厥,隨後回家養病,是以才不問朝政。
從情感上來說,這又不能全怪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誰也不知道趙正當著聖人與百官的麵,重提舊事是想做甚。但他既然說出來了,這事他就成了事。
領軍衛自是逃不脫乾係,但門下省失職,也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鄭西元見趙正當堂逼問,便是再好的脾氣也遭不住了。這事明明與安郡王有關聯,是安郡王要打壓太子黨一脈,是以才將計就計。但安郡王的謀劃,又怎能拿到朝堂上來擺在明麵上來說,就算趙正他當時在安西,不知其中內情,但有什麼疑問,不能私下裡說?
鄭西元直直地看向了趙正,“趙相此話何意?”
趙正聳了聳眉毛,“鄭相千萬莫要惱怒,我隻是有些疑問罷了。誠如流傳那般,鄭相與林公當朝爭執不下,氣得昏厥。這門下沒了長官,自然也無法在聖旨上簽字,這與鄭相又有何關係?”
“那是自然!”渠國公應聲道“鄭相都倒了,誰敢來簽那個字!”
鄭西元見趙正語氣緩和,臉上神色稍有好轉。
卻不料趙正轉身,麵對聖人,高聲道“聖人明鑒!門下一省,乃朝堂法度、製令之鐵閘!負有審奪、封駁職權。聖旨不經門下便是非法違例。不過為何鄭相倒了之後,這門下就不運轉了呢?為何鄭相倒下之後,這聖旨就能出京了呢?是以,臣之言也確實未曾言重,聖人乃大唐半壁江山,那鄭相便就是另一半。”
他攤了攤手,轉身麵向眾臣“這不沒了鄭相,朝堂就運轉不來嘛……”
“好你個趙元良!”鄭西元險些一口老血噴出,等了半天,彎彎繞繞了這許多說辭,是在這裡等著他呢!
“行了!莫要再呈口舌之快!”興慶帝麵有不善,斷然喝止,“你趙元良一張巧舌如簧,入相閣第一日便就要殺雞儆猴不成?可你這是將鄭相當成了雞?將百官當成了猴?那我這朝堂上,豈不是終日與禽獸為伍?也忒荒謬了!此事早有定論,你就莫要再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