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一個來源是黃帝時候的史官倉頡,也就是造字的那位。
其實倉頡造字也是傳說類型。
因為一來文字應該是在漫長的象形文字以圖畫形式逐漸演變而來,不可能是某個人的傑作。大不了是這位倉頡倉老師總結後,才規範了文字。
另外如果那時候有了文字,怎麼甲骨文是兩千多年後的商朝才出現呢?在這之前怎麼會沒有文字?
所以倉頡造字,我們聽聽也就算了。當然啦,隨著考古的推動,也許還有很多我們並沒有發現的,那就另當彆論了。
倉頡是史皇氏,之後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等。按這個說法,上述幾個姓氏都是倉頡的後代。
還有出自姬姓,周朝時候的史官,稱太史,名佚,其後人就以他的職稱為姓。
以上兩支,都是倉頡的後代,應該說是一家。
另外西域康國有附屬國,叫史國,國滅後以國為姓,屬於昭武九姓之一。
此外還有來自突厥的阿史那氏,被大唐收編後,改成單姓史。
當然還離不開兄弟民族改姓和避禍等因素,這些按老規矩,不表。
說到倉頡,又是被各地一陣搶搶搶,反正這位造字的先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後人他到底是哪裡人?在哪裡造字?死後葬於何處?所以給後人留下了誰搶頭裡算誰的機會。
在眾多倉頡及遺跡中,始建於漢代者有四處分彆是河南南樂、虞城、開封和陝西白水;始建於晉代者兩處山東壽光和東阿;建於宋代者兩處河南陽武、洛寧。具體他們怎麼共同或者各自開發,咱說不上話呀!
春秋時候衛國有個大夫叫史魚,建議史姓就彆用動物做名字了,就像上麵這位,多難聽啊!
史魚活著時候,多次勸衛靈公親賢臣遠小人。但是衛靈公我行我素,根本不聽。
史魚奄奄一息,對兒子交代‘’我死了就將屍體放在窗戶底下,國君來了就這麼這麼這麼說。‘’
兒子不敢違拗老爹遺言,就真的把史魚屍首放在外麵。
衛靈公過來吊喪,看到這一幕,既驚又怒,就想治不孝之子的罪。
史魚兒子忙道‘’是父親臨終交代,如果大王不貶黜奸佞彌子瑕,重用賢臣籧()伯玉,臣死不瞑目!‘’
衛靈公聽了,對史魚的做法極為震驚,當下立即答應下來,將史魚按禮法安葬。隨後確實罷了彌子瑕,重用籧伯玉。
這就是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次屍諫。
隋唐時期的史大奈,就是突厥人,原來姓阿史那氏。先是跟著領導一塊歸降隋煬帝,隨著隋煬帝東征高句麗。後來李淵在晉陽起兵,就跟著李淵混。
史大奈還是非常能打的,也曾經救過李淵。在大唐成立初期,先後跟著李建成和李世民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
隋唐演義中,史大奈屬於打醬油的,是瓦崗三十六頭領裡比較靠後的,除了擺擂台被秦瓊擊敗外,也沒什麼耀人的戰績。不過我們不能被演義評書帶偏,正史中的史大奈還是非常厲害的。
史姓中,最不能繞過的,就是史思明。
史思明長相,完全可以用賊眉鼠眼來描繪。據記載這人身材瘦削,鳶肩駝背,凸目側鼻,少須發,性情急躁詭狡。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一看就不像好人。
史思明和安祿山有些共同之處,就是倆人都是胡人,生日僅差一天,又都通曉幾門外語,還都乾過中間商兼翻譯的職業。
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崒乾,突厥戶口,生在今天的遼寧。參軍後負責打探消息,每次還都能比較出色的完成任務。所以安祿山發跡後,再加上倆人又是老鄉,生日僅比安祿山大一天,所以安祿山也抬舉史思明做了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