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有一次建議宋仁宗立太子,宋仁宗問包拯立誰合適。包拯說了句,臣已經六十多了,還沒有兒子。如果建議皇上立誰,說明臣有私心。那意思就是立誰是您的事,我又沒想著將來還能高官得坐,後人跟著享福。
其實包拯是有兒子的,隻不過當時他不知道而已。
包拯的長子叫包繶,隻不過小夥子短命,僅僅二十多點就死了,所以當時包拯說自己沒兒子。
隻是包拯又納了個妾,孫氏。
也不知道孫氏怎麼著得罪了包拯,亦或是包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伺候不了小老婆,就將孫氏做退貨處理,打發回娘家了。
多虧包拯的大兒媳婦崔氏聽說了這事,又得知孫氏懷了身孕,便經常噓寒問暖,接濟孫氏。
此後孫氏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包綖,卻一直瞞著包拯,直到包拯過壽時候才把孩子抱回來。
在包綖才五歲時候,包拯去世。宋仁宗前來吊唁,見到了包綖,就給小家夥直接封了官。雖然官職不高吧,但好歹在朝廷算是掛了號。
包綏的官聲也非常好,四十多歲死的時候,人們發現在他的錢包裡,隻有六枚銅板。他的兒子想要把靈柩運回合肥老家,竟然出不起運費!
在大家的幫助下,總算回到合肥,也是因為沒錢,連個墓碑都沒留下。
再往後到了徽宗時候,包拯的來孫,包綏的重孫包康,就成了反抗北宋腐朽統治的起義軍著名將領。
咱們都知道北宋末年的起義軍主要有方臘和宋江,其實宋江的事大多是水滸傳加工後故事。而方臘當年的勢頭,是遠遠比宋江強大的多。
方臘是元帥,而副元帥兼軍師,就是包康。可以說包康絕對是方臘部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
起義失敗後,包康隱居在安徽龍山,過著耕讀的清閒日子。
包姓名人確實非常少,還是本身人口基數達不到。
好像哪本武俠小說裡有個包不同,應該是天龍八部吧,跟著慕容複的那個。
******
諸姓。
諸姓人口更少,大約十幾萬人,名人當然更少。
所以這裡說一句,對不起老諸家了,直接略過去。
******
左姓。
左姓也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相傳黃帝時期,有個左國,具體這個左國在哪裡已經無從考證,所以也叫沒地方找。有傳說是在今天的山西呂梁山附近,具體真假那就不太好說了。
左國有個國君叫左徹,估計他的鑄造技術特彆好,就由他鑄造中國最早的鼎。
鼎在過去代表著權力和地位,並不是誰都能用的。左徹費心費力的為黃帝鑄了三個鼎,剛剛成功,抬過來給黃帝看了一眼,沒想到就看死了。這是不是說明黃帝沒那個資格擁有三鼎呢?
其後天子不是用三個鼎,而是九個,九鼎就代表著王權。
左徹是左姓的第一人,也是左姓的始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