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魁梧!
樂進領兵出城之際,看到城外所聚散兵遊勇,卻被一人所吸引,人與人是不同的,樂進知曉此人就是太史慈。
“出來了!”
“我等有去處了。”
“是啊!”
見皖縣城內的曹軍出來,聚於城外的不少將士情緒有些激動,原本有不少人,覺得他們隨太史慈來投,曹軍不一定會接容他們。
“東萊太史慈,拜見將軍!”
在道道議論與注視下,太史慈不卑不亢,騎馬朝樂進一行走來,抬手對樂進抱拳行禮,這期間,樂進麾下親衛,無不警惕的看向太史慈。
畢竟是從江對岸來的,誰知此人是真投假投。
因為在討袁之戰中,江東兵的卑劣行徑,使得曹軍之中,有不少人對江東很瞧不上,所為皆是鼠輩之事!
反倒是樂進表現得卻很平靜。
他久經沙場,什麼人沒見過,什麼場麵沒經曆過,是真投,是假投,看眼前這一幕就能看出個大概。
“某乃廬江太守,樂進。”
樂進表現平靜,對太史慈道“太史將軍無需多禮。”
此言一出。
不止太史慈心下一驚,就連麾下那幫殘兵都驚了。
誰都沒有想到,今下駐守皖縣的竟是廬江太守,不對啊,廬江太守不該待在郡治舒縣嗎?為何會待在此地?
難道……
“太史將軍不是聚攏義士,在豫章等地抗擊孫策一行?為劉使君複仇,為何今下卻率部來投我軍了?”
原本在思慮的太史慈,聽到樂進所問收斂心神,但臉上卻露出羞愧之色,若非是迫於無奈,他也不會率領殘部渡江來投。
在討袁之戰結束前後,丹陽、豫章等地是鬨出不小風波,逼的孫策領兵來剿,太史慈便是其中一部,餘下的還有祖郎、焦已等宗帥,可這些勢力並不一心,被孫策所領江東兵分而攻之。
即便太史慈表現悍勇,奈何憑借一己之力,亦無法對抗大勢,在絕對的大勢下,個人之力顯得那般渺小。
“好叫府君知道。”
太史慈想到這,抬手一禮道“某是在退至豫章時,得知曹君侯所頒唯才是舉令,故而才率餘部投效的。”
“某等與江東有血仇,奈何所部在丹陽折損太大,即便退至豫章,恐也難以是跟江東抗衡,某是願以死報效劉使君之恩,可不能眼睜睜看著麾下兒郎,就這樣被江東悉數殺掉,故而思慮再三,才決意渡江來投。”
原來是這麼回事。
樂進雙眼微眯,唯才是舉令他是知道的,這是自家公子在宛縣時所頒,一經頒布,就聚攏了南陽不少文武才俊,今下這批文武可都擔任要職。
隻是樂進卻不知道,即便唯才是舉令在南陽名聲極大,但也不至於傳到江對岸吧?
這其中內情是樂進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