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帥不必自責,眼下局勢不明,又傳來官家與金人議和的消息,大元帥不輕舉妄動也是對的。”
汪伯彥深知趙構此時的心理,趙構需要的是出謀劃策嗎?
不是!
趙構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
趙構太年輕,二十歲成了大元帥,以前沒有任何經驗,難免會驚慌失措。
缺乏實踐經驗,導致無法判斷哪些計策是正確的,所以心理安慰和迎合,更能讓趙構接受。
對於汪伯彥來說,無論這一次局麵如何變化,保住康王,他汪伯彥在仕途上都會更上一層樓。
至於宗澤那種人,他既然願意做事,就讓他去做好了,我們隻需要坐享其成。
趙構手上肯定沒有百萬大軍,但人也不少。
從河北、河東潰敗南下的宋軍,都彙聚到了趙構這裡。
這些宋軍可不是跟宗澤的一樣由老百姓臨時組成的,他們來自太原府、河間府、中山府那一帶。
那裡是大宋朝北部最重要的軍事防線地帶。
三鎮乃國之屏障也!
但這三鎮,在靖康元年,先後淪陷,大宋朝在這裡經營了百年的成果付之一炬。
而且在戰事爆發的時候,從西北調度過來精銳,扔進去了不少西軍名將,例如種師中、姚古,而且先去支援太原的折可求,折家將投降了金國。
(折,she,楊家將裡的折太君)
還有像王稟那樣的人,守太原到最後一兵一卒,身中數十槍,投河自儘。
就是那個在《水滸傳》中是奸臣,但曆史上其實忠肝義膽殉國的名將。
潰敗下來的一些軍隊,紛紛南下,被趙構的勤王令招募過去。
這其中包括之前跟著種師中混的張俊,還有跟著鄜延路總管劉延慶混的韓世忠,鄜延路是陝西諸鎮之一,位於西北。
另外,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也在其中。
所以,其實趙構的麾下,彙聚的算是大宋朝的一批精銳部隊。
但現在戰局依然打成這樣,這足以說明,在這個年代,宋金軍事之間的差距,已經不是一點半點了。
幾乎大半個河北、河東之地,都被金軍橫掃,宋軍所謂的精銳,都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靖康元年到靖康二年,可以說是局勢最爛最爛的時候。
黑暗的鐵幕,正籠罩在河北、河東。
大片領土丟失,舉國精銳被打殘,穀府折氏投敵,種家將、姚家將全軍覆沒,山東路投敵官員比比皆是。
所以啊,現在大名府被圍了,客觀來說,其實也不能怪趙構。
換做一個正常人來,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局麵。
宋金軍事差距,不是一般人能填補的。
宗澤這種人,是萬裡挑一的。
這種時候,能站出來扛大旗的,哪一個不是心誌堅如鋼鐵的?
說到底,此時的趙構也隻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一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子。
還能指望他扭轉乾坤不成?
宗澤是心胸如海一樣的人,他決然不會因為趙構之前的行為,就見死不救。
而且劉浩說得對,如果宗澤不救康王,朝中必然有一堆的人拿此事去彈劾他,對他的政治是不利的。
所以,於情於理,都要救。
四月二十一日,雨還沒有停,宗澤部兵鋒已在大名府之側,距離完顏兀術的騎兵隻有十幾裡的距離。
所有人都已經嚴陣以待,前鋒營戰車也已經準備好。
戰車在戰國以後其實慢慢淘汰了,說淘汰不準確,慢慢淡化。
實際上,在缺乏騎兵和重步兵的情況下,中原軍隊也會用戰車。
甚至到了明末著名也有大量使用戰車配合火槍來打建奴,明末戰略家孫承宗就喜歡做這樣的配置。
這也算是一種沒有辦法的應對之策了。
而此時,完顏兀術卻派來了使者,要麵見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