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當暴君!
高俅的招供書,表麵上看起來是一張極其沒有價值的招供書。
就說官員們圍攻農政司這事,這些官員口供一大堆,隻說了起頭提議的是楊秉,而且說的是去農政司找陳東了解詳情,沒說要去圍攻。
社會是複雜的,社會上的組織也是複雜的,隻要人數超過15個人以上,就會變複雜。
起頭提議,被情緒上頭的官員集體起哄,跑到農政司,一看禁衛旅守著,越想越氣,就開始罵,那是硬闖,於是局麵演變成了今天這種情況。
這就是群體。
至於有組織有預謀?
以皇城司的審案方式,都沒有審出有組織有預謀,那就可能沒有預謀了。
不過,隻是可能。
審這種案子其實很簡單,把各個官員單獨審問關鍵問題,再多份對照,就可以對照出煽動者和組織者。
事實上,楊秉隻是提了一嘴,大家就行動起來了。
而背後的關鍵問題是,楊秉提一嘴,大家都行動,說明大家當時在一起。
各個不同衙門的基層官員為什麼突然就在一起了呢?
這本身就不合理!
至於為什麼在一起,原因也問出來了,商議新政條則。
誰發起的商議?
楊秉。
楊秉為什麼這麼積極?
他的供詞是他認為這個新政條則有問題,有風險。
看看,這麼冠冕堂皇的話。
搞得自己好像他媽的關心天下蒼生似的!
不就是政治投機的把戲嗎?
上司意會了一下,下屬們想借個機會博個名頭,賭一把。
要是成功了,升職就是坐火箭了。
要是失敗了,大不了就是罷官,日後還能再提拔。
這是大宋官場常見套路之一。
嗬嗬,你們跟朕玩套路?
朕就不會玩套路?
趙寧淡定說道“最近金人細作猖獗,為了國朝安全,去查查賬,這些官員家裡的私賬全部仔仔細細查一遍。”
高俅立刻心領神會,他說道“是,臣這就安排人去辦。”
說完轉身便要離去。
“回來。”
“官家還有何吩咐?”
“這些匪徒幕後的煽動者呢?”
高俅說道“跑了,但臣已經派人去抓了。”
“抓得回來嗎?”
“說是城東會社的王七郎,臣多派一些人手。”
土匪的指使者,才是有組織有預謀。
20世紀一個人跑路,想要抓到都很難很難,更彆說12世紀了。
“現在總得立刻給朕一個交代吧?”
高俅立刻又心領神會“臣明白,最近金人細作猖獗,隱匿在民間,臣這就派人在城中大肆嚴查各個會社,做到隨時監督、防控的準備。”
會社、社團這玩意兒,在大宋是真的普遍流行。
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頭百姓,甚至亡命之徒,都愛拉幫結派,玩會社。
例如士大夫玩“酒社”、“茶社”,蹴鞠的叫“齊雲社”,亡命之徒組建的“沒命社”、“霸王社”。
梁山那種,就是民間會社合並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