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明白,有專門的人在邊境運貨,殿下放心,下官可以保證,有些羊甚至能賣到東京去。”
“哦?”
“這種價格的羊肉,河北、河東的財主和官員會買,但是那些商人可能更願意販賣到東京。”
“你說得有道理,此事交給你去辦。”
“是。”
當然,還有不少金國的貨品,都在南下的名單裡。
這種貿易,在宋金正式議和之前,是上不得台麵的。
但民間卻有大量的人在做。
無論是宋夏,還是宋遼,百年來都存在著大量邊境走私。
那些走私的商人買通邊境官吏、軍士。
甚至有軍隊也參與走私。
就曆史上,宋夏邊境就有大量士兵悄悄做走私買賣。
南宋初年,張俊就是做邊境走私買賣的大頭,他甚至將國有資產運到邊境去賣。
以古代的官僚體係去嚴查走私,想要徹底杜絕是不現實的。
任何組織,人數一旦增多,內部必然效率低下,且伴隨著腐敗、不乾活等臭毛病。
曆史上的大宋朝廷多次因為銅錢外流,明令禁止走私,卻屢禁不止。
甚至在南宋初年,民間也有大量走私。
要知道,商業買賣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隻要人們有需求,就會有買賣。
隻要有錢賺,就會有商人。
甚至許多普通老百姓,也會參與進來。
例如編製的鞋子、帽子,也會賣出去賺點糊口的錢。
宋金兩國確實有滅國之仇,可小到個人,個人沒有飯吃的時候,是不會想著國家的滅亡的。
個人生如螻蟻,隻想吃一口飯,僅此而已。
所以利用民族大義去號召邊境不要買金國的東西,或者賣給金國東西,不現實。
再說了,商人或者老百姓在買的時候,大概率是不知道那是金國的東西的。
就像你買隔壁村或者縣的東西,不打商標,你也不知道那裡產的,你也不會關心它是哪裡產的!
如果趙寧在邊境投入大量反走私人員,這批反走私人員可能不但產出甚微,甚至還參與到走私裡麵。
所以,堵不如疏。
時間在飛速流淌。
轉眼已經到了四月十五日,太陽照在人身上,已有些發燙。
淮西造反的事情,本來是小事,結果傳到京師,那就變成了大事。
畢竟這件事的性質被定義為“造反”,甚至有官員覺得可能會演變成當年方臘造反的規模。
若是真的成了當年方臘的規模,大宋朝怕是直接完蛋了。
那時候,金國還派個屁的使者,直接大軍南下。
不過趙寧卻不擔心,淮西肯定是吵不起來的。
權貴階層,有他們的軟弱性。
現在是追繳稅款,又不是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那是要他們的老命,他們要造反也說得過去,但現在追繳稅款隻是讓他們把之前漏的補齊。
哪個地主老爺腦子抽了,因為不願意不交稅而造反?
是個人都做不出這種操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