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當暴君!
其實錢喻清在信中也是堅決要打的。
這關係到他這個新貴日後在朝堂上的地位。
對於趙寧來說,這關乎到大宋海洋戰略是否能打開。
討伐交趾的決議便如此定了下來。
但是關於如何打,軍政院和樞密院就吵起來了。
有人說水陸雙線推進。
有人說直接水路南下登陸。
還有人說走陸路,在廣南西路的邕州屯兵,在邊境的思明州建立前哨,用強悍的步兵一路推進交趾的國都升龍。
然而,問題來了,強悍的步兵都在北線,從北線調兵下去,北方人肯定無法適應交趾的氣候。
僅僅這一點,就限製死了這一次戰爭的兵源。
隻能從沿海和兩廣募兵。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統帥派遣誰?
打下來之後,如此長的線路,朝廷該如何治理那裡?
關於這兩點,軍政院和樞密院吵得不可開交。
直到十月初五,門下省左諫議大夫範宗尹呈遞了一份奏劄。
範宗尹是這樣說的“當此時,眾人忌憚派遣交趾的統帥,擁兵自立。”
“昔時,太祖收回各藩鎮的權力,天下太平有一百五十年,可謂是良策。”
“然而國家多難,四方守帥勢力單薄,垂手環視,是此法的弊端所在,現在應到了稍微恢複建立藩鎮的方法,派遣一位得力乾將,委以兵權,收回交趾,與把土地舍棄給夷狄之人相比,不是更好嗎?”
範宗尹對趙寧說了他在曆史上對趙構說的話,除了把北方換成交趾以外,其餘的內容幾乎一樣。
也正是因為這個人的提議,趙構果斷釋放了兵權給南宋的將領們,包括募兵權。
這也使得範宗尹在大宋的曆史上成為最年輕的宰相。
趙寧心中其實早有此意。
趙寧將範宗尹的奏劄給趙鼎看了。
趙寧問道“你以為如何?”
趙鼎說道“此言有理,本朝無法收回交趾,也大概是這個原因。”
大宋不能收回燕雲,與體製無關,與趙光義有關。
如果趙匡胤能多活一段時間,燕雲收複的概率是很大的。
不過,大宋不能收回交趾,就真的與體製有關了。
也就是範宗尹和趙鼎所說的藩鎮。
在古代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中央朝廷想要擴大帝國版圖,就必須施行藩鎮製,或者郡縣製和分封製結合的體製。
例如大唐,各地設立藩鎮,藩鎮權力極重,又設立都護府,都護府也權力極重。
但是大宋朝,司法權、財政權、募兵權、人事權,幾乎全部在朝廷。
大唐的藩鎮是可以決定地方軍事長官的,大唐的財政收入有一部分是留在地方的。
而大宋朝,一個知縣的任命都必須經過東府,財政除了地方官僚的工資,其餘一律上繳到東京。
這樣“強乾弱枝”的國策,是不可能使地方強大的。
它維持了穩定,卻不能維持遙遠地區的疆域。
所以說,若不是趙光義,大宋能收回燕雲並很好地管理燕雲。
但如果不開設藩鎮,大宋不可能收複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