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之間的區彆並不在於思考問題,那些相互攀比“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到了”的人,基本上沒一個能成事的。
說它一萬遍,不如乾她一遍!
而張九成就是那種敢做事的人。
趙寧也不再含糊,直接出題,他說道“對於宋金關係,你如何看?”
張九成沒想到趙官家出的題目,竟然是如此言簡意賅。
與過去那些文縐縐、故作高深的題目不同,這個題目聽起來,仿佛十分簡單。
換做一般人,可能立刻就有了答案,例如宋金關係緩和,雙方貿易正常往來,就像過去的宋遼關係一樣。
又或者會說那是金國的陰謀,他們在麻痹我們。
但顯然趙官家要的不是這麼簡單的兩個判斷。
張九成說道“對於宋金關係,臣認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狀態。”
“哦?”趙寧愣了一下,興趣來了,他說道,“你細細說來。”
“宣和年間,我朝武功廢弛,但富有四海,金國虎狼,焉有不南下之理?然則經曆數年交戰,金國也頗有損失,你來我往,才有了現在的和平,但金國隻在做短暫的休整,很快必然還會有一場惡戰。”
“你說此話依據何在?”
“學生翻看了這些年官報中金兵的傷亡,數場大戰下來,根本沒有傷及金國根本,金國滅遼太快,內部管製不穩,這短暫的和平,隻是金國中場休息罷了。”
趙寧心中對張九成的回答很滿意。
真正的人才,你既要能判斷事務的結果,但也要給出合理的解釋。
但是趙寧並未表現出來,他說道“那大宋該如何應對?”
“我朝有兩大敵人,一為金人,二為西夏,金人下一次南下,西夏必發兵,此點毋庸置疑,若此局麵,我大宋危矣。”
“是以,大宋與金交戰,必先滅西夏。”
“現在局勢對我大宋有利,朝廷開辟遼東軍鎮,拉長戰線,吳晉卿收複太原,取得了收複河東失地的優勢條件,若收河東,斷西夏與金國之聯,朝廷可滅夏,滅夏則斬金賊右臂。”
趙寧依然神色平靜,他說道“你說收複河東,又說滅夏,如何收複,又如何滅?打仗非兒戲,不能空口無憑。”
張九成說道“學生竊以為,戰爭在於後勤,後勤再與轉運,轉運再與官道和吏治。”
“如何解釋你說的官道和吏治?”
“官道決定了糧食、兵器運輸,吏治決定運輸人員多寡,兩者關乎前線用度,前線用度充足,則雖有小敗,不足為慮,若有勝者,則進敵境百裡,修建城寨數十座,勾連敵境城鄉。原為敵境,而方今為我所用,此為勝。”
“那官道與吏治的問題又當如何解決,才能達到你說的?”
張九成說道“朝廷已有良策,監鎮官為吏治改製之根本。”
趙寧又說道“既然朝廷已有良策,那朕要你有何用?”
張九成卻鎮定自若地回答說道“國朝修建官道百年,但終究未能覆蓋西夏和燕雲,陛下若要滅西夏,收燕雲,必修官道,然則官道費用之甚,不必學生多言,學生倒是有一策,可助國朝快速修建。”
“你但說無妨。”
“以交鈔作為俸祿,調動民間勞力,集中修建官道,可快速達成朝廷目標。”張九成說道,“若朝廷願意給民眾俸祿,民眾修路意願更強,然則修路費用更甚,交鈔現已被民間接受,可再深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