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當暴君!
趙官家天天在想著打仗,而且胃口越來越大。
這讓梅執禮的黑眼圈更重了,遠遠看去,像一個胖乎乎的熊貓。
而且每次聽到趙老板說要給這個加裝備,弄死那個,梅執禮的心頭就在狂跳。
領導一張嘴,下麵跑斷腿啊!
“陛下,這是明年預算,以及國庫收入預估。”梅執禮又呈遞了一份彙報。
趙寧簡單看了一眼,倒是沒有太在意。
他漫不經心說道“如果朕要徹底將西夏變成我大宋領土,要投多少錢?”
梅執禮被趙官家這個忽如其來的問題搞得有些懵逼,剛才還在談遼東和高麗,轉眼又跳到了西夏。
“那得看多長時間滅夏。”
“你就按照未來五年。”趙寧轉身看著梅執禮,“朕是說,未來五年,將西夏所有的軍事力量全部摧毀,並且設立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官,遷移人口過去。”
梅執禮求助地看著趙鼎。
也許在過去,戶部尚書是可以回答趙官家這個問題的。
在大宋初期,還是二府三司。
三司掌管財政,三司使又稱計相,權柄極重,甚至超過宰相。
那是因為當時趙官家們認為應該從財政的角度來取主導國家戰略。
後來元豐改製後,三司權歸戶部,許多行政事務都不在參與了。
所以這個問題還真的難倒了梅執禮。
趙鼎說道“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軍費,若是靖康十二年滅夏,算上當年陝西常規軍費開支600萬貫,打仗時臨時消耗、撫恤,按照1200萬貫……”
趙寧說道“不,你按照2000萬貫來算。”
“這第二部分是移民,每年移民20萬,每人領100貫,每年需要2000萬貫的移民費用。若是西北常規軍費不變,從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西北每年要投入2600萬貫。”
這算得非常粗暴,但大體的邏輯是沒有問題。
而且打仗的時候,許多物資會因為突發情況而浪費掉。
從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每年投入2600萬貫到西北,而其他各地的軍費開支大體在1400萬貫。
也就是說,在宋金沒有發生任何戰爭的情況下,從靖康十三年開始,擴邊和軍防的保底開支是4000萬貫。
趙寧又問道“若是算上其餘開支呢?”
“若是靖康十三年,官吏俸祿漲到1500萬貫,加上公務費、驛站等費用,可能總支出要到5500萬貫。”
趙鼎又補充道“為了以防萬一,到靖康十二年,國庫收入應該維持到6000萬貫以上,否則無法應對隨時發生變化的突發情況。”
聽到這個數字,梅執禮額頭冒汗。
“若是……”
趙寧問道“若是什麼?”
“若是這幾年,我朝與金國關係惡化,雙方開戰,恐怕不到靖康十三年,國庫開支暴增,臣預估了一番,得到年收入得8000萬貫以上,至於收複燕雲則需要的更多。”趙鼎倒是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計算著。
“誠如陛下所言,燕雲之地淪為虜手已有近兩百年,民生凋敝,大宋拿回燕雲,作為前線據點,必然也要移民,若是五年移民200萬人,每年僅僅移民花費就需要4000萬貫。”
梅執禮忍不住了“移民可以不用給錢嘛,讓他們自己去,那裡那麼多土地可分配……”
“話雖如此,大部分百姓不願意隨意遷移,更何況是遙遠的燕雲之地,而且關鍵是要快。”趙鼎說道,“既然要快,就隻能用立刻看得見的東西去引導民眾,還是要做好準備的。”
“大相公說得沒錯,收複燕雲隻許成功不許失敗,我們要做好萬全之策。”
“如此,國庫每年收入豈不是要上億貫?”梅執禮倒吸了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