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徽音雅樂響起,彩樓珠簾高卷,君子魚貫而入,人人腕上係著五色斑斕的長命縷。
我看到這樣的盛景,想起君主的恩情,期盼這份深重的恩澤能夠延續千秋。
高高的彩樓如通雲霄,陽光灑落在遠處金黃的稻田上,豐收的喜悅如同泉水般湧上心頭。
席上的菜很豐盛,助陽可以嘗麥彘,應節進龜魚。
長命縷、菖蒲酒、蝘蜓、蟾蜍……以一種兒童的視角躍然紙上。
一切都是活潑快樂充滿童趣的。
詩的結末,慨歎銜珠回報的蛇,講知恩圖報。
主旨升華。
用韻“縷”、“餘”、“魚”、“如”等,內容豐富韻律準確。
詩裡洋溢著對皇帝的深深忠誠與敬意。
李貞越看越詫異……臨場發揮能寫成這樣,真是出人意料。
張川柏抬著頭,臉上滿是自信的光芒,等著越王點評。
李貞看詩的時間有點長,場麵有一瞬間安靜。
片刻之後,他笑著說“這首詩寫得很好,讓我覺得我的扇子都配不上你了。”
……太優秀了,已經不是我可以收的人才。
聽出越王的言下之意,眾人驚訝地看著張川柏。
不是吧不是吧?真的那麼神?
能給普通人留條活路嗎?
張川柏滿臉謙虛“我隻是在熱烈氣氛的烘托中,靈光一閃得了幾句。”
李貞笑了笑,將詩傳給眾人。
從陪同赴宴的官員傳。
崔玨一看,笑道“形製靈巧,聲辭優美,有‘上官體’的精髓。”
賀蘭安石看過之後,說“我怎麼覺得有安平縣公詩賦的味道,小郎君學過安平縣公的詩嗎?”
張川柏一臉茫然……安平縣公是誰?
李善在一旁解釋,安平縣公李百藥,擔任太子左庶子、宗正卿等官職,主要職責是修史。
張川柏恍然,在唐詩發展史上,“上官體”上承楊師道、李百藥和虞世南。
都說啟蒙很重要,在詩賦方麵,張川柏受了上官儀的影響。
“諸君過獎了。”張川柏赧然。
李善正色說“隻是短暫地學習,師弟就能融會貫通,真是太有天賦了。”
盧照鄰附和“寫詩要有天賦。韻腳可以套、典故可以攢,隻有靈氣是天生的。”
李善“如今看兩位師弟的詩,我才知道什麼是天賦。”
盧照鄰“師兄過謙了,你詩中的典故,我就沒聽過。不過師弟的詩,讓我很是驚訝敬佩!”
其他人……
你們師兄弟都誇完了,我們還怎麼誇?
張川柏的詩傳來傳去,彩樓上熱熱鬨鬨,連射粽子的人都討論幾句。
看著八歲多的江都小郎君,有人酸溜溜地想……不過是會做夢而已!肯定是神仙教的!
要不去東陵聖母廟燒幾炷香,說不定也能夢遊仙山?
開啟不一樣的人生!
當然,被誇的不僅僅是張川柏一個。
這種場合就是花花轎子人抬人。
崔家一個十二歲左右的小兒郎,寫了首“一個一口粽”的詩,也被讚清新自然。
“詩僧王梵誌寫‘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口吃一個’,語言風趣,同時充滿綿綿的禪意。崔郎這首詩,異曲同工啊!”
崔郎眉開眼笑“哪裡哪裡!”
最終,張川柏的詩被放在“魚”韻第一篇。
盧照鄰的詩,獲得“神”韻第一。
李善的詩沒得第一,但因為他懂的典故多,被李貞請到身邊講故事。
李貞賜出一排扇子,每一麵扇子上都有他親筆寫的字。
他笑著說“也請諸君點評我的字。”
這讓眾人怎麼評呢?
那必須是變著花樣誇啊!
皇帝家的人,大多都有書畫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