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船在柴油機的馬達轟鳴聲中向白衣江對岸衝去。
這裡的江麵比鯉魚嘴那裡寬多了,水流也相對平緩很多。但船到中流,水速則完全不同了,甚至衝擊著小木船流向下遊。
用上了柴油機的艄公先前已經將船的航向指向了上遊,到這時船頭才大致衝著對岸。
沙誌左手抓住船舷,俯身把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到江水中,然後迅速抬起來。儘管是十月第一天的午後,氣溫比較高,但仍然感到一股涼意。
看了看兩個手指頭,用大拇指輕輕相摩挲,立刻感覺到了沙子的存在。跟著低頭看混濁的江水,心想與鼎鼎大名的黃河水有什麼不同。
黃河水更為有名,教材中說黃河每年向大海輸送巨量的泥沙,衝出了一個黃海,那裡的水會是什麼樣,難道真是泥漿不成?
沒法知道,隻能把頭抬起來轉向江水的來向,望著兩岸大堤夾峙的上遊方向,想象著上遊的模樣。
上遊是什麼樣,隻能想象。但是兩岸高聳的大堤是真實的存在。高聳的大堤要遠遠高於旁邊的農田,有的甚至要高出二十多米。
當沙誌從地理書中知曉黃河是“懸河”的時候,一直奇怪白衣江怎麼沒有被稱為懸河。
後來認識李心剛、郭家寶後還專門就懸河一事討論了半天,最後的結論是家鄉高聳的大堤太常見了,而北方水少河流少,有一條黃河有兩道高聳的大堤自然不得了,自然給人深刻印象並被牢牢記住了。
既然黃河是懸河,有高聳的大堤,而家鄉遍地都是高聳的大堤,家鄉這裡豈不是比黃河那裡還要壯觀?儘管他們沒有去過北方,沒見過黃河,那一刻他們倒自豪起來了。
當然他們也就是在地圖上比劃著,在腦海中想象著黃河的模樣。
慢慢地,他感覺到背上有些熱了。仰起頭時發現雲層中有個地方已經明顯發白,太陽要出來了。
看來這是一個不錯的出行日,陰天、雨天、晴天,一一在經曆。
上岸後又回到了芙蓉縣。林山蔥蘢,似乎就在眼前,但大堤隨江蜿蜒還得有好幾裡地。沙誌心中躊躇起來因為肚子已經咕咕叫。
下午的大堤上沒有其他人,臨江的大堤邊倒有幾座低矮的土磚房,都是賣東西的小店。雖然是些小店,但臨江的大地邊竟然還有好幾座房子,“偏僻”一詞一時湧上心頭。
因為白衣江每年都有三次汛期,時不時會傳來因為老鼠打洞等原因造成大堤可能穿孔的險情,臨江地帶防洪抗汛的任務特彆重,因而前些年政府明文公告不允許在大堤上建有民房。
嶽城執行得非常嚴格,穆城也大致差不多,但這裡仍然還有好幾座。沙誌暗想這裡歸於“王化”還有不小距離。
正當沙誌暗自尋思有點異樣的時候,眼前突然一亮,在一家小店門口發現了“車站”兩個大字。毛筆寫就的兩個大字大大地展示在一塊立著的廢紙箱皮上,雖然粗陋卻清晰地傳達了必要信息。
有站肯定有車,有車肯定能通往芙蓉縣城,通往芙蓉縣城多半要經過水裡鋪。因為全縣的班車都是以縣城為中心運行。
即使必須從水裡鋪走回去,也可以節省車費,還可繼續欣賞風景。沙誌心中瞬間高興了起來。
這家小店有個不太大的櫃台,賣些油鹽醬醋副食之類,櫃台邊還堆放著一些涼苕。年輕的老板娘告訴沙誌車站確實設在這裡。這裡是終點站也是始發站,每天上下午各有一趟班車過來,停留十分鐘後再返程。
見到有吃的東西後,沙誌的肚子再次開始急切地向大腦呼喚。雖然從林山直接回嶽城會省下一些路費,但他還是隻買了一個大涼苕,跟著坐在一張椅子上快速扒皮啃了起來。餓了大半天,白色多汁的涼苕迅速入喉,味道甜美極了。
吃完涼苕沙誌抬起頭,準備了解了解鯉魚尾的傳說,卻突然發現老板娘的一雙眼正怔怔地盯著他。
看著一臉說不出是什麼表情的老板娘,看著一雙有點“直勾勾”的眼神,沙誌瞬間想到“偏僻”與“王化”二詞,心中驀然一緊,孫二娘的故事立刻湧上心頭“人肉包子!”
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小店,陌生而奇怪的老板娘!
雖然老板娘看起來很年輕,模樣也很周正,但小店沒有其他人在,而且大堤上也沒有一個人在,一同過江的幾個渡客更是在上岸後迅速消失在大堤之下,仿佛如鹽入水,如湯沃雪,讓第一次獨立旅行的少年緊張了,心中充滿了戒備。
正不知該轉身就跑還是應該拿起身下椅子做武器的時候,老板娘卻收回了雙眼,歎了口氣說“不知道我那小孩什麼時候才能有你這麼一身衣服,很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