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海關城出發之後,經過一整夜跋涉。
走過一百二十裡路程,即了碣石山區。
碣石山區,南北長約五十裡,東西寬約四十裡。
山中有上百座峰巒,由北向南突兀拔起。
山巒漸次增高,形成橫亙三道的屏峰。
靠南的這道最大屏峰,最中央就是碣石山極頂仙台頂。
像擎天一柱,仙台頂真就如碣高衝,插向雲霄。
仙台頂距渤海海岸線,這時有二十裡。
於這一地域,渤海近海中的漁民來說,仙台頂就是客觀看到的,最醒目的標杆,像燈塔,讓漁民可以辯識出方向、位置……
晨末己初之時,朱慈烺、李自成、宋獻策、李祥死人就已登上了仙台頂。
這才發現,所謂的仙台,原是兩個頂!
它們突起於寬博坦蕩的千仞絕壁之上。
由北麵大緩坡而來,之前觀之因兩座山峰南北對峙,融為一體,似一方淩空拔起的頑石……
矗立北峰上,朱慈烺急忙向南觀海!
觸景生情,他文采不夠,不能出口成詩,即是吟誦起了曹操的《觀滄海》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眾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朱慈烺剛剛誦讀完畢,李自成也被感染,鼓起掌上而說道
“太子殿下好胸懷!以詩鳴誌……”
“咳咳……咳咳……”
宋獻策之咳,即讓李自成住口,看向了他。
朱慈烺知道宋獻策是故意為之阻止他的皇上繼續張黃腔嘛。
作為臣子,宋獻策不能直說皇上,你不知這是一千多前,人家曹操的作品吧?
朱慈烺理解宋獻策,卻不會顧及李自成麵子而當即講道
“這是東漢建安十二年秋,曹操東征烏桓得勝歸來,蹬上這來,即興而作的首四言詩。”
李自成這人坦蕩,不知為不知,他感覺沒有什麼丟人的。
他瞪過宋獻策一眼後,即向他問道
“宋軍師啊,你說說,當年曹操征討的烏桓人,是不是現在女真人……哦,滿韃子們的祖先啊?”
這個問題也就難倒了宋獻策了。
看著宋獻策那窘迫的樣子,李自成就調侃道
“你也有不懂得的東西啊?”
“是吧,所謂學業有專攻。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將所有的知識、事物等等都全部懂得。”
“朕一農民,沒上過幾天學,更不知詩詞……可是咱坦蕩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哪像你,視不懂為恥辱。”
“人活著,若以爾等這般,怕是沒誰可以有好活了……”
“李王這話說得好,人生哲理啊!”
朱慈烺這話,即又吸引了李自成看向他道
“於咱剛才那個問題,太子殿下知道嗎?”
“若是你連這個都知道,朕就真是服了你了!”
朱慈烺當即笑道
“僅僅一句真服了,怎麼抵得過我回答出你這個難題?”
李自成問道
“那麼,你要怎樣?想贏取金銀財寶,你說個數目出來;”
“軍權、民政,多大的官,朕許你;”
“哪怕,做朕的太子,朕也是求之不得……”
“誰稀罕你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