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竟能讓一萬多斤的天晶銀槍在風之奧義的引領下,與劍速並駕齊驅,這等成就,簡直不可思議。
“諸位可曾留意到,林川在戰鬥中似乎在模仿葉皓的招式?”
一位長老突然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眾人仔細回想,果然發現林川在戰鬥中不經意間流露出葉皓劍法的影子,卻又在模仿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創新,使得每一招每一式都更加威力無窮。
葉皓的“清風掠影劍”,原本能將劍身藏匿於風中,無影無蹤,但在林川的模仿與創新下,這一劍法似乎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更加變幻莫測,令人歎為觀止。
林川同樣巧妙地將槍身隱匿於無形之風中,仿佛它與空氣融為一體。
與此同時,葉皓則彙聚風力,凝練成鋒利無比的風刃,向對手發起淩厲攻勢。
林川不甘示弱,亦是采取了類似的策略,他讓自己的槍芒與風屬性靈力交織纏繞,使得槍影隨風而動,無所不在,無孔不入。
“他竟在模仿葉皓的武技精髓。”
觀戰的眾人竊竊私語。
“天哪,難道說……他之前對風之奧義的領悟尚屬膚淺,是在與葉皓師兄的激戰中,才猛然間洞悉了其深邃奧義?”
有人震驚地推測道。
“這不太可能,即便是絕世天才,也難以達到如此境界。
他必定是早已觸及了風之奧義的門檻,隻是缺乏名師指點,故而隻能依靠自身超凡的悟性去摸索。
如今,他從葉皓師兄的戰鬥中汲取了靈感,無師自通地將風之奧義運用得爐火純青,甚至超越了葉皓師兄的造詣。
這個林川,真乃驚世駭俗之才!”
另一位旁觀者深感震撼地分析道。
演武台之上,勝負的天平已然傾斜,九成以上的風屬性靈力在林川的操控下洶湧澎湃,而葉皓所能調動的風屬性靈力,僅僅不足一成。
“轟!”
一聲巨響,林川的一次強力攻擊讓葉皓踉蹌後退,足足退出了十幾丈遠。
他擦拭著嘴角的血跡,眼神中透露出不甘與無奈,最終緩緩收起長劍,沉聲道
“我認輸。”
“多謝!”
林川誠摯地抱拳致謝,他沒有選擇多餘的客套之詞,而是直接表達了對葉皓劍的感激之情。
正是通過與葉皓的對決,他才領悟到了如何將風之奧義完美地融入到攻擊之中。
林川的風之奧義來自於蒼梧之淵第六層,由吞噬武魂汲取風屬性靈力凝結風靈後領悟而成。
如此領悟的風之奧義雖然更接近本質,卻猶如散落的珍珠,難以拚湊成完整的體係。
林川雖然幸運地領悟了風之奧義,但在如何運用這一境界上卻倍感迷茫。若非葉皓的出現,他或許還會在寶山前徘徊,無法將其轉化為真正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