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茫茫禹跡,劃為九州。
李信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跡踏遍九州。
“《禹貢》讓我從小而知,華夏九州從何而來!”伏生自豪的說道。
特彆是看著身後的大禹治水,而這時候大禹就仿佛是一幅畫一樣,一動不動,記載在曆史之中。
雖然大禹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事跡和精神卻是被傳頌下來。
“晚輩,華夏為何一體?”伏生對李信詢問道。
既是想要考驗一下李信,同時又是想要看看後世人對華夏一體的看法。
李信看著伏生,看看後麵的大禹,以及為了治水而奉獻的人。
“華夏自古就是一體!”李信鏗鏘有力的說道。
“答得好!”伏生滿意的回答道。
對於李信的回答,顯然非常的滿意。
“先生教得好!”李信能被伏生誇讚,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沒有伏生,就沒有《尚書》。
伏生《禹貢》記載著大禹分定九州的曆史。
李信《尚書》記載著幾千年前的華夏。
“所以我豈能不舍命護書啊!”伏生感慨道。
“不能!”伏生的弟子們立馬跟著回複道。
“爾等能不銘記九州呼?”書院夫子詢問道。
“不能!”眾多稚童回答道。
“華夏兒女能不敬仰大禹嗎?”李信感慨道。
“不能!”
“不能!”
而這一次不隻是場上的演員們在那呼喊著,就連台下的觀眾也是呼喊著。
我們不能忘記曆史,不能忘記前人做出的英勇事跡。
可以說一篇《禹貢》就講的人熱血沸騰。
但是在古代,書的文字可不容易懂,加上知識也不普及。
因此伏生講了一輩子!
伏生也開始講解起他講《書》的原因。
以前《書》也有很多,懂得人自然也不會太少。
伏生壯年時為秦博士,隻是秦朝焚書,天下《書》大都被毀,伏生所知隻有國藏《書》一部,伏生存了一部。
項羽入鹹陽,一把大火,國藏之《書》化為灰燼,伏生所藏《書》或為僅存的一部。
伏生可以說愛《書》勝過了自己。
為了躲避兵火,帶著書籍坐馬車從鹹陽回老家。
隻是中途遭遇了兵劫,他的愛子為了護《書》,被亂兵殺死。
伏生與妻女顛沛流離,因為戰亂,餓殍千裡,他的妻子病重,一場大雪,女兒都險些被凍死。
碰見了不少逃難之人,落難之人非常的可憐,又冷又餓,不少民眾就想著將這些竹簡書給燒火取暖。
伏生妻子哭嚎向民眾“這一車《書》,是愛子以命相搏,才得以保全!”
伏生妻子一路挨餓受凍,她覺得這一車《書》就如她愛子的性命,《書》已經比她的性命還要貴重。
因此她哪裡能不護書,晚上就氣竭而亡,永遠的留在那片荒野。
“先生節哀!”李信由衷的說道。
故事很感人,可憐了伏生白發人送黑發人,相濡以沫的妻子也離世。
一切都是為了護書,都是為了心中的信仰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