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司馬遷繼續遊曆,來到了烏江。
就看到一名披頭散發穿著盔甲的將軍,艱難的站立在江邊,周圍則是圍滿了士兵。
“我項羽攜江東子弟八千人誅滅暴秦,垓下一戰,竟無一人生還,我又有何顏麵去見江東父老,唯有以死謝罪!”
項羽悲痛欲絕的說道。
想想他帶著八千子弟兵推翻暴秦,打下大片山河,可以說是一時風光,誰能比他強。
短短幾年,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
他本有機會渡過烏江,再去江東找子弟兵。
但是他的傲氣不允許這麼做。
他無顏麵對江東父老,覺得虧欠他們,隻能是以死謝罪。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說完就自刎於烏江畔。
“為了這段曆史,您作了《項羽本紀》!”李信對著一旁司馬先生說道。
那邊已經落幕,自然是來到了這邊。
司馬遷之所以作《項羽本紀》,就是為了展現真實的曆史。
項羽推翻秦朝暴政是他的功績,但他的驕傲而又暴躁,有人才不能善用是他失敗的原因。
“千秋功過,皆在青史!”
每一個曆史人物都如同鏡鑒。
壯遊山河,青年立誌,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踐身上學會隱忍,在孔子故裡追慕先賢。
在淚羅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國情懷,在烏江之畔記取項羽的勇武也反思他的敗亡。
山河是一部史書,壯遊如同讀史。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帷幕再一次的關閉。
“新任郎官,入宮麵聖!”
隨著一聲呼喊,從兩側走出一隊穿著朝服的男子。
他們都是入朝為官的人,要去見聖上。
而這個時候的司馬遷已經是到了中年。
剛剛站好,司馬遷就看到了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為他高興,而司馬遷也是很高興,期待一個盛世的到來。
可以說剛剛入朝為官,還是充滿了期待。
他的父親在小時候告訴過司馬遷,說聖上是一位好皇帝。
而他也確實遊曆了錦繡河山,看到了繁榮安定。
皇帝讓使大漢四海一統,聲威遠播,可以說司馬遷盼望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皇帝上朝!”
“拜!”
看到皇帝的到來,朝臣們都是齊齊跪拜。
那時候的皇帝是漢武帝。
此後司馬遷就一直追隨在漢武帝身邊。
所謂雲從龍,風從虎,數十年間他隨皇帝巡幸四方。
“巡視疆土,賑撫萬民,您扈從漢武帝堅持了漢朝日益崛起。”李信誇讚道。
“內興製度,外除邊患,懲治貪腐,發展經濟,四海一體,家國一統!”司馬遷由衷的說道。
“所以您也是見證了曆史的人,那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史記》?”李信詢問道。
聽到李信的詢問,這又不是什麼不能說的。
也就在那說了起來,他的父親在太史任上就著手寫《太史公書》。
直到那一年,公元前110年,皇帝泰山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