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曆吾兒!你一定能振興周國!
伯邑考君父!你一定能護佑天下人!
季曆和伯邑考激勵了姬昌一番就離開了,畢竟兩人類似於托夢。
或者說是姬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本來姬昌就不是懦弱的人,現在又有兩位至親開導鼓勵,自然是很快振作起來。
“禮敬天、護佑人,行君子之道,我要效法先祖伏羲推演大道!”
這邊姬昌說要推演大道,另一側的舞台孔子也是說道要效仿伏羲推演大道。
說到了伏羲,那伏羲從曆史中走出,來到了姬昌的麵前。
“我當年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畫下天地之道,蘊藏於天地、水火、風雷、山澤之中,留於後人領悟!”
伏羲首先是說了一下自己當年的事情,對於後世之人的表現也作出點評,是認可的。
“你們剛健有為,你們厚德載物,你們悟到了!”
說完之後,伏羲大笑著離開。
“謝先祖伏羲!”
姬昌和孔子及其弟子們,齊齊拜謝伏羲。
在掌聲之中,這一段戲劇結束了。
大家也都沉浸在了其中,被文王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文王被囚,他的愛子伯邑考被害,這對於一位父親來說是何等的悲痛。
但儘管深陷如此艱難的困境,文王依舊遵循心中大道,他這份毅然和堅定真的是讓人佩服不已。
這就是君子自強不息!
那邊中年孔子和姬昌的戲份結束了,自然是回到了老年孔子這邊。
也就是李信的所在,杏壇!
老年孔子繼續講學。
“文王囚於羑裡,七年時間推演天道,為後世留下《易》,他身處逆境不改心誌,為我等作出君子自強不息的表率!”孔子讚歎說道。
“文王後來是如何脫困的?”一位弟子詢問道。
“君子以厚德載物,諸侯與賢臣皆仰慕文王之德,齊心設法營救他……。”
孔子緩緩講述著當年的曆史,為了營救文王,有莘氏、有熊氏……等紛紛獻寶,閎夭等賢臣以此進貢紂王,向紂王顯示周國在諸侯中的威望。
紂王忌憚,恐惹動天下諸侯之怨,於是賜西伯弓矢斧鉞,給予他征伐諸侯之權,放歸周國。
聽到文王被放之後,又有一名弟子出聲請求起來,想讓孔子為他們講講文王返回周國之後的故事。
聽到的問題,孔子自然是滿口答應,對於喜歡提問的學生,老師反而更加喜歡。
甚至孔子還解釋了一個典故——革故鼎新。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文王受命,鳳鳴西山,聖人出焉。
隨著孔子的故事結束,旁邊的舞台再一次的燈光亮起。
大家也就明白這是有新的話劇開始了,齊齊看向那擁有燈光的舞台。
“走!”
“走!”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講不講理!”
“什麼你們的鹿,鹿群分明到了我們瑞國的境內,那是我們的。”
“到了你們那就是你們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