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新一期報紙的廣泛傳播,社會各界瞬間沸騰起來,仿佛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
“聽說了嗎?那個‘煮酒論茶’竟然捐贈了足足5000萬外幣!”
“可不是嘛,真是讓人瞠目結舌!他之前一直都在捐款,但這次出手之闊綽,實在是前所未見啊。”
“這麼多錢,怎麼花的完啊?”
“他不是以寫作為生的嗎?怎麼積累起如此驚人的財富?”
眾人紛紛猜測著,議論聲此起彼伏。
而那些年輕人走在街上,個個昂首挺胸,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自豪。
若有人問及緣由,他們便會驕傲地說“‘煮酒論茶’和他們一樣是年輕人!”
這份與有榮焉的情感,在年輕人之間悄然蔓延。
緊接著,報社收到了如雪片般飛來的信件,無一例外都是詢問“煮酒論茶”慷慨捐贈背後故事的。
王俊良聽著下屬的詳細彙報,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連忙將情況層層上報。
社會各界對於“煮酒論茶”財富來源的好奇與猜測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言論趨於極端,不得不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經過一番審慎討論,上級決定適度公開一些信息以平息輿論。
數日之後,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篇報道“煮酒論茶”遠赴海外,憑借卓越的才華與不懈的努力,在異國他鄉闖出了一片天地,收獲頗豐,
此次捐贈,正是他回饋社會的一份心意……字裡行間,儘顯正麵形象,至於為何使用筆名而非真名,“煮酒論茶”本人有著自己的考量。
這一舉措有效遏製了偏激言論的蔓延,但讀者的來信依舊絡繹不絕。
全國各地,“煮酒論茶”的名字成為了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本就擁有眾多粉絲的他,此次善舉更是引發了新一輪的購書熱潮。
他不僅成為了新時代青年的偶像,更是慈善領域的標誌性人物,引領著一股積極向上的風潮。
龍港地區的媒體也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引發了更多人對“煮酒論茶”真實身份的猜測。
葉驍自然也看到了報道,不過也就是一笑而過。
他隨便去街上走走,幾乎人們的話題都是關於他的。
回想起幾天前,於夢和石幼珊看到報紙時的那份震驚與激動,他不禁啞然失笑。
三人默契十足,都沒有將此事告訴葉母,生怕她太過擔心或激動。
劉全燒烤店。
葉驍和張建國、王建強他們也是開心的聊著。
“哈哈,你小子回來竟然今天才告訴我們,今天必須灌醉你不行。”
“沒錯,我先和他乾一杯,咱們輪流來。”
葉驍也是笑著和王建強碰了一杯,痛快的乾了一杯。
放下酒杯後說道“我這不是怕你們忙嘛,所以才挑了個周末約你們,你們還不領情。”
張建國已經把酒倒上了,笑罵道“狡辯也沒用,今天必須灌你,咱哥倆乾一杯!”
“嘿,乾杯!”
葉驍又乾了一杯,笑著說道“今天你們儘管放馬過來。”
“好樣的,我敬你一杯!”劉波笑著端杯。
“行!”
張建國他們都知道葉驍的酒量,好久沒見了,一個個也是樂得多親近一下。
眾人也是邊吃著肉邊聊著各自的情況。
“你能回來,我們大家都開心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