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天行置身於那虛幻之境已有許久時日,但任憑他如何苦思冥想、絞儘腦汁。
卻始終未能參悟到哪怕一星半點,有關領域之力的蛛絲馬跡。
“這到底是何緣故?”
鳳天行滿心疑惑地喃喃自語道,“先前想要參悟此等奧秘,怕是實力尚淺難以企及。
可如今我已曆經重重磨礪,修為獲得了極大提升,根基也已然穩固如山,為何依舊對此毫無頭緒呢?”
想到此處,鳳天行不禁感到一陣茫然無措,仿佛迷失在了一片濃霧彌漫的荒原之上,完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他呆坐在原地,不住地搖頭歎息,心中暗自思忖莫非自己此生的修行之路就隻能止步於此嗎?
再往更高層次邁進真就束手無策了不成?
就在鳳天行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之時。
他猛地站起身來,開始在這片虛無縹緲的世界裡焦躁不安地踱起步來。
他時而快步前行,時而又駐足停留,思緒如同亂麻一般糾結纏繞在一起。
突然間,一道靈光猶如閃電般劃過鳳天行的腦海。
“會不會……會不會是因為我的內心深處尚存一絲雜念,從而無法真正意義上地臻至‘虛魂靜’的至高境界呢?”
念及此處,鳳天行的雙眸瞬間亮了起來,似乎抓住了一線希望的曙光。
想到這一點,鳳天行立馬盤膝而坐,開始在虛幻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心境。
鳳天行靜靜地坐在那裡,突然間,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內心深處,傳來的一絲極其細微的欲望波動。
就如同平靜湖麵上泛起的一圈漣漪,雖然微弱,但卻清晰可感。
這絲波動仿佛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他的思緒,讓他心生所求,並漸漸地被利益所驅動。
意識到這種情況後,鳳天行深吸一口氣,決定重新將自己沉浸到虛魂境之中。
因為他深知,隻有在那種極度寧靜的狀態下,才能夠擺脫欲望的束縛,找回內心的清明與安寧。
所謂“一念代萬念”,乃是初步踏入虛魂境階段的關鍵法門。
鳳天行閉上眼睛,調整呼吸,努力讓自己的心緒平靜下來。
剛開始時,各種念頭如潮水般湧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雜念逐漸變得稀少起來。
他也終於成功地邁入了虛魂境的初級階段。
然而,要想更進一步,達到中級虛魂境階段,還需遵循“遣其欲,澄其心”的原則。
此時的鳳天行,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減少雜念,而是要通過止觀之法,收斂心神,使其回歸內在。
同時不斷修煉自己的心性,自省自問,斬斷所有的煩惱根源,讓心境徹底安定下來。
不僅如此,他還要努力打掉那顆分彆之心,放下一切執念和妄想,直到進入一種無我的境界。
當鳳天行終於突破了中級階段。
來到高級入虛魂境之時,“不知有我”便成為了他追求的目標。
在這個階段,心中已然沒有任何念頭留存,甚至連自我意識都漸漸模糊。
但這並非終點,他還需要進一步忘卻自身的存在,融入那一片混沌之中。
在這片混沌裡,看似空空蕩蕩,實則蘊含無儘玄機。
看似有所擁有,實則皆為虛妄。
唯有臻至如此空而不空、有而不有的玄妙之境,方可切實踏入那,虛魂境的至上層次。
進而體悟到其中既深邃又詭秘的奧義真諦。
所謂“虛魂靜”,往往指代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心性情境,在此種心境之中。
“虛”所蘊含之意乃是心靈的廣袤空曠、無所執著以及不預先存有主觀成見,它象征著對外部塵世紛擾,以及內在紛亂思緒的超脫跨越。
而“靜”所表達的,則是內心深處的平和靜謐、安閒寧靜,絲毫不為外在喧囂所動。
當處於這虛魂境的佳妙狀態時,不但能夠更為明晰地審視自我。
而且還能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接納來自外界的各種訊息,全然不會被根深蒂固的偏執觀念所束縛占據。
就拿鳳天行來說吧,他不斷深耕內省之道,在已然觸及虛魂境的基石之上,更進一步要求自身向著更深層次的內省邁進。
這不單單隻是要洞察剖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情緒起伏,更是要追根溯源,探究這些思想與情緒,潛藏於其後的根本,緣由及原始動機。
此種內省絕非一時之功,而是持之以恒、層層遞進的漫長曆程,這便需要作為自身的鳳天行。
具備充裕的耐性以及過人的膽魄,勇敢無畏地直麵自己複雜多變的內心天地。
緩緩地鬆開那緊緊攥著的執念之手,伴隨著內心反省的不斷深化。
自我也慢慢地領悟到,執著其實正是痛苦,源源不斷滋生的源頭所在。
在此番曆程之中,鳳天行務必要學會,舍棄對於物質財富的貪戀執著,摒棄對於情感,世界的過度癡迷執著,
更要擺脫對於固有觀念的頑固堅守執著,從而一步步邁向那個所謂“無我”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