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前任留下的減稅政策所賜,奧地利天主教會本就不充裕的小金庫雪上加霜,還要維持一支規模不小的教團直屬部隊,更令該發給“員工”的工資捉襟見肘。
現如今,艾伊尼阿斯很難維持太大規模的編外人員——從前簡單粗暴且極度依賴平信徒的什一稅收,也必須轉而采取更節省人力和時間的手段。
幸好艾伊尼阿斯是意大利人。
沒人比意大利更懂“政府”。
無論中古還是現代,統治的藝術無外乎是使人民相信統治者擁有多大的權力,也就是所謂的,相信相信的力量。
對於神秘而高遠、仿佛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恐怖統治者,人們既恐懼又向往地稱其為“利維坦”。“在地上,沒有像他造的一樣無所懼怕,凡高大的,他無不藐視、他在驕傲的水族上做王。”
自然狀態下的混亂,是一種原初的、天然的秩序。論統治的架構,再沒什麼比“法律”二字更加重要。人性的自然意誌則是法的基礎、各種秩序的最初來源。而這種自然不僅來源於人性中的善,更來源於人性中惡的一麵。這樣善與惡交織的複雜個性,或許可以被概括為“生命的激情”。
激情使人渴望生存,生存欲望又帶來恐懼本能。
托馬斯·霍布斯認為,倘若沒有權威使人民甘願臣服,人民便永遠身處自然的混亂。這種劍拔弩張的威脅心態引發了“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民將“不斷處於暴力死亡的恐懼和危險中,人們的生活孤獨、貧困、卑汙、殘忍而短壽。”
而為了脫離這樣黑暗森林式的野蠻社會,通過人與人之間,人與統治者之間普遍的信約。公民默認授權政府,製造一座用於維護社會穩定、驅趕大船開往最有利於國民的方向、降低人類內耗成本的“活的上帝”——國家與政府。
偉大的“利維坦”,於是誕生了。
在這種情況下,“利維坦”的權威並非自身所有,其大小來源於國民的想象,由於暴力機關的成員同樣身處這一幻想當中,一旦這種相信支離破碎,等待利維坦的便是崩解,政府覆滅,新國家建立,再重複一次利維坦的循環。
以往派暴力團體挨家挨戶地搜刮糧稅的辦法是最低劣的手段,事實上,隻需要使人民相信“不交稅會引發可怕的後果”,並把“交稅是國民的義務”這一點根植於世世代代心中,便能把稅收成本降到最低,甚至,人民會定期主動地將稅收恭敬呈上。
在先進的意大利思想的熏陶下,一份嶄新的天主稅收方案出爐了。
“失信人員名單?”
當艾伊尼阿斯得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女兒時,加布裡埃拉好奇地問道“父親,您又在折騰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了?您不接著寫自己那本文筆三流內容空洞的回憶錄了麼?”
“哎,你不懂。”
得意的艾伊尼阿斯沒有聽出女兒諷刺的弦外音。
“缺稅抗稅的人,會被列入帝國政府的失信名單,失信人員不能在銀行辦理儲蓄或貸款,不能在皇帝的王冠領地內搭乘馬車或任何載具,不能在行會辦理集體貿易手續,不能使用城市公共設施,哪怕路邊的垃圾桶也不許使用。”
他麵有得色地搖頭晃腦。
“以前征稅,總要派一群打手去挨家挨戶的搜刮,這樣不好,不僅壞了陛下和教會的名聲,還容易激起民怨暴動。新政策頒布以後,發現失信人員違規的國民將其舉報可獲得高額的賞金,錢嘛,就從失信人員的錢包裡出。
這就叫轉移矛盾,不光要讓人民憎恨政府,他們最好彼此憎恨,才不會團結起來反抗。最後,法院的大法官出手‘公正’地審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帝國和教會的形象將愈加聖明偉岸。”
加布裡埃拉捂住小嘴,臉上寫滿了鄙夷“嗚哇,缺德……”
“什麼缺德!這叫統治的藝術!你呀,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候太天真,還得學習一個!”
儘管已經是近五十歲的小老頭,艾伊尼阿斯走起路來依舊虎虎生風。
他拿起這張寫滿具體政策的羊皮紙,興奮地往門外走去“我得趕緊把這個好主意給陛下看看,最好這個月就頒布下去。”
“我覺得陛下隻會叫你加班。”
“加班也無所謂,我親愛的女兒,為父很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在為世界創造更文明和美好的明天而奮鬥,失信名單當然很糟糕,但至少比暴力收租文明太多了。”他那張日漸被皺紋侵占的老臉露出幸福的微笑,“你不也在享受修女這份工作嗎?”
加布裡埃拉一點也笑不起來。
她的工作分明是老爹和羅貝爾的秘書,到底哪裡像修女了?她都三年沒做過彌撒了。
“所以我什麼時候能抱上外孫……”
“等你死了,我會帶著孩子去給你掃墓的。”她冷冰冰地說道。
艾伊尼阿斯“ne——”
法蘭西王國,巴黎。
百年戰爭落幕後,英格蘭王國本土陷入了緊張的內訌對峙,法國本土曆經百年摧殘,四處凋敝零落,大量家園被毀,難民如潮水般湧入幸存的城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首當其衝的,便是由於百年戰爭初期迅速陷落而免遭兵戈之苦的首都巴黎。戰爭結束後,查理七世將居城從安全的蘭斯城遷回了巴黎,重歸國王陛下忠誠的楓丹白露宮。
隨之而來的便是蜂擁而至的難民潮。
萬幸巴黎城區在戰爭中幸存,戰亂驅使大量本地人逃亡他鄉,留下諸多無人空屋,第一批難民潮得以妥善安置,但緊隨而至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則令楓丹白露裡的查理七世焦頭爛額。
但那都和首都的另一位大忙人沒什麼關係。
紀堯姆·鮑伊勒的書房,亂七八糟的地麵上堆滿了法文和英文的卷宗。
作為查理七世的首席顧問和巴黎大學的前任校長,他被國王陛下委以重任,主導搜尋當年“貞德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