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財政平衡點_盛唐不遺憾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盛唐不遺憾 > 第九百一十一章 財政平衡點

第九百一十一章 財政平衡點(2 / 2)

“嗯嗯嗯,就半個月了,李侍郎要天天陪著我,可好。”

李曉露趁著李安舒坦的時候,開口邀寵道。

李安非常高興的說道:“好好好,非常的好,天天寵幸,你也不怕被淹死,哈哈哈!”

慶祝一夜之後,李安並沒有急著離開直布羅陀,他還要休整兩天的時間才會離開這個大唐最西端的領土,除了休整之外,李安還需要親自過問港口的防禦建設。

畢竟,這裡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簡直就是大唐帝國在最西端的橋頭堡,是絕地不能失去的地方,防禦做的好的話,可以保證永遠都不會被攻破,更能夠極大的減少守軍的傷亡,總之,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人都會認為,隻有弱者才會拚命的修建防禦設施,而強者更願意主動進攻,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有時候情況恰恰相反,強者更喜歡堅固的防禦設施,而弱者卻不願意修築任何防禦。

比如,在苦難的抗戰時期,小鬼子在華夏大地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屬於比較強大的一方,但他們卻在後方修築了太多的防禦建築,各種炮樓遍布華夏大地。

而處於絕對弱勢地位的華夏軍民,卻很少去修築堅固的城池,這是因為,強大的小鬼子修築炮樓防禦之後,待在裡麵基本可以保證無後顧之憂,華夏群眾武裝根本就無法攻克這些堅固的防禦炮樓,所以,在他們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就非常喜歡建設這些防禦建築。

而華夏軍民就不一樣了,他們就算建設堅固的防禦碉堡,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小鬼子有大量的火炮,完全有能力把碉堡給摧毀,若是士兵躲在裡麵就沒有活路了,簡直就是敵人的活靶子。

正是由於強勢一方的小鬼子,攻擊有火炮,防禦不怕火炮,所以,他們才能在華夏的土地上囂張橫行,而抵抗的華夏軍民,又有沒有攻擊的火炮,攻擊的時候不能破壞炮樓,防守的時候有碉堡也是活靶子,所以,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來製造防禦建築了,多造槍炮和炸藥類的武器,才是華夏軍民取勝的關鍵。

而此時的大唐,擁有強大的攻擊能力,而所要麵臨的所有可能的對手,都沒有強大到足以摧毀混凝土的裝備,所以,大唐兵馬在駐守的地方修建防禦設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用最小的兵力,守住最重要的位置。

當然,李安不會僅僅留下防守的部隊,還要留下許多官員和各方麵的人才來經營港口,如此好的港口,若是僅僅為了威懾周邊而軍事存在,那就成了大唐帝國的負擔了,畢竟,再少的軍隊也是要耗費國家財政的,若是為了守住這個地方耗費財力卻不能從這個地方獲得足夠的好處,也就是純支出無收益,那麼,存在的意義就會降低。

華夏的很多王朝,之所以會放棄邊遠地區,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在某些地區的存在,極大的拖累了中央財政,因為不少偏遠地區的民風比較彪悍,生產力比較低下,能夠繳納的稅收很少,若是隨意增加稅賦,則會激起民變,朝廷還要調集大軍前去平叛,損失就更大了,而一個朝廷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若是遇到災年,朝廷入不敷出的時候,就會考慮把收入低但支出太大的土地給放棄掉,或者把那裡的官員和軍隊全部撤走,讓當地的豪強自己去管理,隻是在名義上服從朝廷就可以了,如此,可以極大的減輕朝廷的負擔。

也就是說,一個王朝的物理邊界,取決於這個王朝的財政平衡點,一般在帝國的核心區域,收入必然是大於支出的,而在邊界等遠離帝國核心的區域,收入就遠遠彌補不了支出了,但隻要朝廷還能撐住,一般就不會選擇放棄,可若是朝廷財政逐步緊張,那就真的沒有辦法了,隻能選擇放棄部分耗費財政太大的土地了。

比如,當今的大唐朝廷,在李安推動工業化之前,財政顯得頗為緊張,北方的幾個受降城,以及安西和北庭,都是大唐朝廷的嚴重負擔。

畢竟,這幾個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地區,所能為朝廷提供的財賦極其的有限,但同時這幾個地方又都是遠離大唐核心地區的邊境,隨時要麵臨敵對之國的進攻,為了維持這些地區,就必須在這些地方部署龐大的軍隊,甚至,時不時的還要打幾場戰爭,而軍隊的開支有多大,所有人都心裡有數,至於出現戰爭的開支,就更加是天文數字了。

即便是龐大的大唐帝國,也很難經得起長期戰爭的消耗,所以,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向周邊釋放更多的善意,甚至給予周邊的賞賜被周邊進貢的禮物還要豐厚。

由於交通的不便,以前大唐在安西每部署一名士兵,對朝廷財政的消耗,相當於在內部部署十名士兵,而安西有兩萬多將士,對財政的消耗相當於內地的二十多萬兵馬,可見消耗之大。

若朝廷最終財政支撐不住,放棄安西這等消耗巨大的邊境之地,幾乎是成必然了,當然,因為李安弄來了鐵路,所以,安西養兵的成本極大的降低了,養更多的兵馬,所消耗的財政反而少了很多,而依托鐵路能夠極大的促進安西的發展,日後安西本地的稅賦收入也會極大的增加,對朝廷的消耗會越來越小,甚至還會產生盈餘。

當然,如果按照真實的曆史,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安西軍團全麵放棄安西四鎮,儘管內地參與平叛。

有人可能會覺得,安西軍之所以要離開安西四鎮,進入內地平叛,是因為東北的叛軍力量太強大了,而安西軍也是邊軍,實力同樣非常的強大,調強兵進入內地平叛,對平叛事業大有好處。

這當然是正確的判斷,但同時,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隨著平叛戰爭的發展,對大唐朝廷的財政消耗極大,而好多財賦地區又被叛軍給占領了,如此,朝廷的財政壓力就更大了,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是真的沒有財力去經營安西四鎮了,放棄也是不得已的辦法。

強大的安西軍返回內地之後,人數雖然還是那些人,但因為補給方便了很多,所以,對朝廷財政的消耗極大的減少了。

另外,若是安西軍不放棄安西四鎮,不但消耗巨大財政的壓力無法緩解,而且,吐蕃這些強敵知道大唐內部叛亂之後,肯定會趁機進攻安西,如此,安西軍對朝廷的財政壓力就更大了,而風雨飄遙的大唐朝廷,是絕對負擔不起這麼大負擔的。

而隨著李安的到來,這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財政壓力已經越來越小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都市之最強狂兵沈清舞陳六合 太虛至尊 退婚後,和大小姐同居!! 穿書:大婚當日,我成了平妻? 離婚後,傾城女總裁糾纏我 被全家讀心後,冷宮小奶包成團寵 權力巔峰:我就是靠山 重生異世之天降夫郎 武林平靜太久,我持雙刀而來 鳳傾京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