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宜樂為難道“這樣不好吧,你和他是朋友,他喜歡的女孩喜歡你,稍有不慎,你倆就得反目成仇。”
梁棟說“不至於。”
“欸等一下!”顧宜樂又有新發現,“難怪你今天租車了,董俊哲是不是氣得不想把車借你了?”
“如果因為這種事情就反目,這個朋友不交也罷。”
梁棟的聲音很平靜,好像完全沒把這些普通人會覺得苦惱的事放在心上。
一點也不稀奇,他原本就是這樣的人。
隻不過他的冷漠在麵對顧宜樂時,會露出一條不明顯的縫隙。
因此回答後麵的問題時,顧宜樂明顯感覺到梁棟認真了起來,是盼望得到理解和回應的姿態。
“租車是因為那輛車可能會讓你生氣。”稍停片刻,梁棟接著說,“而且你喜歡藍色,租一輛藍色的車,你會喜歡。”
顧宜樂不解地問“這很重要嗎?”
“很重要。”梁棟說,“如果你喜歡,心情會變好,從而有助於比賽發揮,甚至提高獲獎概率。”
“你也希望我拿獎?”
梁棟搖頭“與其說希望你拿獎,更讓我在意的是拿獎之後,你能在這裡多待幾天。”
後來顧宜樂總是會想,梁棟要是早點說這話,他再努努力,一等獎恐怕都可以肖想。
畢竟愛情這東西真奇妙,妙就妙在可以無縫轉化為動力,讓人願意為之爭取哪怕一分一秒,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可惜顧宜樂醒悟得晚,坐在比賽現場的後台才感受到壓力,看著來往穿梭的不同麵孔,有幾位甚至在他們學校的音樂廳開過個奏,他抱著琴慌得直抖腿。
“我現在開始想拿獎了。”顧宜樂有些迷茫地問,“這樣對那些準備了許多年的參賽者來說,是不是很不公平?”
坐在他身旁的梁棟說“不,這是你個人的欲望,與其他人無關。”
顧宜樂麵色凝重“我一直以為支撐著我拉琴的動力是愛與夢想,沒想到我也是個有欲望的俗人了。”
梁棟安慰他“欲望是社會進步的源動力,個體為了滿足欲望做出的努力推進了群體文明的升級,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有欲望是件好事。”
“好吧。”顧宜樂隻好接受了這套無懈可擊的理論,並扯開話題,“我們還是聊點彆的吧。”
他們聊起了小時候的事。
“我媽說我小時候見過你,還和你一起玩過。”說到這個,顧宜樂麵露苦惱,“可是我一點都不記得了。”
梁棟應了一聲,道“那時候你還小,不記得很正常。”
顧宜樂撇嘴“你就比我大一歲。”
“那時候我比你高這麼多。”梁棟比畫了大半個頭的長度,“你還很小。”
“好吧好吧,我小。”顧宜樂索性承認了,又忍不住挽尊,“那是發育晚,我以前可是校籃球隊的。”
想了想,他不服輸地補充一句“也很招女孩子喜歡的。”
梁棟勾唇“嗯。”
顧宜樂小時候有多招人喜歡,他怎麼會不知道?
七歲那年,梁棟隨父母南下前往s市,名為旅行,實際上是找當地一名心理學專家治病。
梁棟不覺得自己有病,可是母親近來總是用擔憂的眼神看著他,深夜經常坐在他床邊哭泣。
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所有人都覺得他是不一樣的,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和他說話,他也從未覺得孤單。
那時的梁棟想,我可能真的病了。如果聽話可以讓媽媽開心一點,不要總是掉眼淚,那他願意去不同的醫院,願意回答來自不同的叔叔阿姨的奇怪問題。
書上說,能記住某件事、某個場景,必然是因為感官上的刺激,比如不同尋常的顏色和氣味。
所以在見到那個願意拉著他的手,和他分享玩具的小孩時,梁棟一下子就記住了。
記住肉乎乎的小手遞過來的糖很甜,記住他們一起玩的玩具叫變形金剛,記住這個比他矮一些的小孩叫樂樂,記住他眼裡有光芒的顏色,身上有陽光的味道。
那也是梁棟第一次知道,哭可以不是因為難過,可以是為了追尋夢想。
六歲的顧宜樂拉著14的琴,因為沒有老師錄音裡拉的好聽而哭得像隻小花貓,哭完用袖子擦擦臉,扛起琴繼續練。
他信心十足地說“等我以後拉好聽的曲子給你聽。”
拉了一會兒,又氣急敗壞地揮舞琴弓“不準睡,你不準睡!再睡我就不跟你玩了!”
自此,梁棟看見色彩,嘗出甜苦,懂得孤獨,有了渴望。
從小到大,梁棟都不計較所謂得失,可在當下,他將過去與現在串聯,才發現一切都是因與果的良性循環——
顧宜樂答應會為他拉好聽的曲子,所以十二年後他在首都音樂學院門口聽到了。
七歲的他堅持不睡著,顧宜樂便遵守諾言,十五年後的今天仍和他在一起。
人聲鼎沸的後台,有人在用英文宣讀上場順序,顧宜樂站了起來“到我了。”
梁棟也站起來,幫他整理領結,抹平衣領褶皺,讓他不要緊張。
“好。”顧宜樂很配合地伸長脖子,“待會兒自我介紹,我就說,我叫顧不緊張。”
整理完畢,拎著琴頸走出去幾步的顧宜樂又返回來,用有些可憐的語氣說“如果我沒拿獎,你還會讓我摸腹肌嗎?”
“會。”
“接吻呢?”
“可以。”
顧宜樂壓低聲音“那……那個呢?”
梁棟回答“好。”
顧宜樂深吸一口氣,覺得渾身充滿力量。
再回身走幾步,又扭頭“那你不準睡,至少在我表演的時候,你不可以睡著,不然我就……”
磨蹭一會兒,沒找到足以產生威脅的事,顧宜樂從鼻子裡短促地哼了一聲。
即便如此,梁棟還是點頭答應了。
畢竟從始至終,他都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畢竟如今能站在這裡,作為陪同者目送顧宜樂登台,是恍如夢寐,是如願以償,是久彆重逢……也是暗戀成真。
作者有話說
這裡說的十二年後的故事可以回顧下“不遠萬裡”那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