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辦法,就是道門二百年來的成果,從玄聖開始,四代大掌教不懈努力,讓大魏到大玄,從農耕為主到工貿為主,把餅做大,能夠養活所有人,從上到下都有受益。
不過可遇不可求,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很容易失敗,如果道門沒能擊敗儒門,或者被佛門漁翁得利,那就沒有今日的突破了。
第二個辦法,也就是齊玄素現在的辦法,因為西洋三國突然爆大規模戰事,所以大發戰爭財,不過壞處是難以持久,且難以複製。
第三個辦法,因為道門自詡文明,又要師出有名,很難實行。
第四個辦法,這是張月鹿的主張,說白了就是重新分配利益,既然在短時間內無法把大餅做得更大,那就改變分大餅的方式。不過有一個前提,階級沒有徹底固化,還保留階層上升的渠道。
所以說張月鹿是個溫和的改良派,而李長歌則是主張第三個辦法,沿用大齊模式,這就不溫和了。溫和與否,是比較出來的。
最後一個辦法,是最為容易的,也是最沒出息的。說白了,窩裡橫。對付不了外人,又舍不得從自己身上割肉,隻能欺負百姓?幾乎曆朝曆代都會用這個法子,最終亡於這個法子。
至於齊玄素,他當然想用第一個辦法,你好我好大家好,可第一條路是最難的。
玄聖之所以能夠做到,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天下一統,玄聖的權威能夠強行推動此事,而且還有徐祖打好的基礎,並加強了與西方的交流,學習了來自西方的新技術,最終實現了神通道法與機關技術的完美融合。時至今日,這條路已經快要走到頭了。關鍵是末法即將到來,也不能再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了,必須尋找新路。
如果他做了大掌教,應該如何尋找出路?如何突破現有的技術力?
現在再看,造物工程真是玄聖最大、最有遠見的手筆了。
當然,也有人說了,可以不局限於某一條路,技術上突破一點,外部輸入一點,掠奪一點,再改革一點,壓榨一點,加起來也能緩解這個問題。
這就牽扯到一個問題,這幾個辦法其實是互相衝突的,不能一邊對外開戰,又一邊對內改革,這等同是兩線作戰,會導致全麵崩盤。
當年玄聖決定與佛門全麵開戰,立刻停止了整合三道的所有動作,並且不再清算打壓儒門,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張月鹿和李長歌是天然敵對的,不能兼容。要麼張月鹿出局,要麼李長歌出局,不存在兩人並存聯手的情況。
還有外部輸入財政,除了大發戰爭財之外,通常需要出賣一些東西,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又與第一條相矛盾。人總是短視的,就拿現在來說,賣軍器就像躺著賺錢,誰還樂意去研發新東西?夠用了!
齊玄素從萬象道宮回來之後,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他隻是做個掌府真人,那麼他重術輕道還談不上太大問題,可如果是做大掌教,那就不能不考慮了。必須有自己的理念,並且用一個直白簡潔的口號來闡述自己的理念。
比如張月鹿的口號,改變道門,已經喊了好些年,廣為人知。或是李長歌近兩年來提出的口號,用道門之劍為道門爭取更多。亦或是姚裴的建設和諧道門。
齊玄素還沒有想好自己的口號。
讓道門再次偉大?
時至今日,在齊玄素沒有正式提出施政綱領、理念和口號的情況下,已經有很多人在不同場合表示過困惑和疑問,甚至是招致了來自上層的批評。
這也讓齊玄素很是苦惱。
總共五個辦法,最後一個辦法,苦一苦百姓,對於道門高層來說,敢做不敢說,誰說誰死。前四個辦法,張月鹿占了第四條,李長歌占了第三條,姚裴占了第一條,符合全真道注重造物的定位。
齊玄素似乎隻能從第二個辦法著手,他現在也是走在這條路上,可這條路的難度僅次於第一個辦法,稍有不慎就成了賣國賊,要遺臭萬年的。
不過齊玄素也有一點想法,陳書文說過,出海尋求廉價資源,然後進行擴張。道門第一次擴張的基礎是南洋。廉價資源其實也是一種外部輸入,時至今日,南洋不斷發展,已經不算廉價,甚至成為了道門的一部分,更需要平等對待。
那麼能否尋求第二個南洋?再次依仗技術優勢立足於海量的廉價資源得以快速發展。
至於第二個南洋在哪裡,齊玄素認為是新大陸。
道門不會將新大陸變為自己的領土,可以幫助新大陸的原住民發展。不過這種幫助不是無償的,需要其用資源做出交換。
想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幫助新大陸原住民擊敗來自西洋的侵略者。
現在看來,道門通過西道門早早布局新大陸,是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關鍵還是擊敗西洋聖廷後的分歧,如果是李長歌的道路,那就要完全占據新大陸,將原住民貶為下等人,苦一苦外人,好處還是便宜了自家人,無非是上層吃掉大頭,普通底層跟著喝湯。如果是齊玄素的道路,那就更為溫和,雙方平等,共同發展,用資源來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