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過程的要求卻是相當難,和裂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不單單是原子結構破壞需要大量能量,同時原子核相對原子本身的大小也太小了。
很多人對原子核與原子大小的對比區彆沒有具體概念。
舉個例子如果足球場是原子的話,那原子核就隻有球場中心圓點上放的一顆黃豆,而聚變就是破壞了原子結構後讓兩個球場的中心黃豆撞上,所以需要高溫高壓加速運動來確保這個過程。
聚變眾所周知的就是氫彈和太陽。
但兩者之間的聚變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太陽的聚變是核心超過1500萬度高溫,以及超過鉛十倍密度的環境下,直接由我們最常見的氫元素‘氕’來完成聚變。
先兩個氕聚變成氘,然後一個氕和一個氘再聚變成氦3,最後才是兩個氦3聚變氦4外加兩個氕。
對條件的要求要遠遠大於氫彈。
而氫彈就是簡單的氘和氚聚變成氦4外加一個中子的過程,所需要的條件也簡單的多,一顆原子彈引爆就夠了。
在王易研究鏡片通過高能射線,對電子進行新的乾涉辦法後,他突然也想到了,自己利用魔力以‘溫和’的方式將電子拆開,理論上核聚變的難度將會是幾何式的降低!
如果能再控製好聚變的速度與輸出功率,就可以看做是冷聚變技術。
“嗬~,這玩意兒如果能弄出來直接拿出去不知道能不能引發世界大戰。”
王易算出了一大堆的公式後,揉了揉額頭。
不過現在暫時連鏡片都還處於理論階段,直接利用氕的聚變得慢慢來搞了,魔力‘溫和’的直接摘除電子破壞原子結構的難度,可是要比單純電離難的多。
比如木星核心就有金屬氫,但距離聚變的條件卻還差得遠,連褐矮星的聚變條件都達不到。
但好歹方向已經有了……
……
終於弄出了理論雛形,而且鏡片研究也有了一定進度後,王易便是對林詩琴問道
“安布雷拉那邊的生物學專家邀請到了多少?”
“已經組成了四個團隊,靠著之前tt換來的資源開始著手研究了,所有實驗數據我都會同步給你。”
聽到林詩琴的話,王易還是很滿意的,員工主觀能動性高,就是能節省自己的精力。
“有沙子嗎?”
“有,不過不多,這種研究型人才還是更加喜歡搞技術,沙子依然是我們的老朋友安插的。”
“隻要他們願意做事,那就由他們去,我這邊的一些資料到時候也發過去,共同討論。”
“明白。”
四個團隊互相不聯係,偶爾互相資料交流一下,王易的東西混在其中,也就隻會被他們當做第五個第六個乃至七八個團隊了。
對基因功效的測試,也能直接開啟!
王易能夠為他們提供的,就是‘催熟’與‘加速’的魔力培養基!
這能夠大大的增加他們的效率……
————
四更~第一更~
現在隻是有理論方向,實物還是很早的,就像可控核聚變理論也早就出來了但一直進展緩慢一樣,主角的理論隻是更簡單,更加容易達成目標,類似於光刻機方麵靠著鏡頭取巧,但也隻是簡化步驟要克服的東西還是蠻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