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則是悶頭在調整著眼前的材料。
當初一開始搞超導材料,王易當然下意識的就選擇了白銀因素,最終選擇了銀銅合金強擼。
最終靠著蠻力的確是擼出了一小塊的常溫超導,但把王易自己累的夠嗆。
這要以後都用這種超導材料的話,那他什麼事都不做每天二十四小時來擼都完全不夠用。
所以也就直接丟到一邊了。
而這一次,王易則是仔細解讀了這硫化氫的實驗。
什麼是超導?
無電阻外加上抗磁性,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這個無電阻本身還是有相對性的,隻是已經沒有影響了,在電阻小於1025歐姆後就可以看做是無電阻。
而最早發現的超導是水銀。
隨後才是慢慢發現了不少在液氦冷卻下能夠達到超導性質的材料。
拿金屬舉例,金屬是金屬原子組成金屬晶格結構,自由電子能在其中自由移動穿梭,所以能夠導電。
但金屬原子本身也是在晶格中處於震動狀態的,會與移動的電子發生‘碰撞’從而吸收了部分能量轉化為自身的內能,體現在通電後溫度升高。
而通常溫度升高後金屬原子速度越來越快,碰撞電子的可能性也會增大,所以電阻通常也會加強。
這也是當初為什麼會用低溫測試水銀電阻的原因,想要看看電阻能小到什麼程度。
但超導的誕生,並不是純粹因為溫度太低導致原子震動變小,這隻能算是其中原因之一。
電子會動的情況下,金屬原子運動再低都會有概率撞上。
而超導材料本身也並不是絕對零度,並沒有杜絕金屬原子的震動。
所以超導誕生的原因,還需要繼續從波色子與費米子這兩種基本粒子類彆來進行區分。
費米子是自旋為二分之一或二分之三這樣的半奇數粒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既一個量子態隻允許容納一個粒子,不能重疊疊加在一起,我們能夠觸碰到物質,某種意義上就是費米子組成。
波色子就是自旋為整數的粒子,可以不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比如光子,拿實際點來舉例可以看做放大鏡對太陽光聚焦可以壓縮成一個小點,所有光子理論上都能疊加在一個量子態。
而作為費米子的電子,電流通過導線卻是越粗越好。
我們通常所說的黑洞中心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時的奇點,就是費米子之間的簡並壓被更大的力量破壞,塌縮到了一個量子態,形成了放大鏡彙聚太陽光的類似效果,無限疊加。
在明白了這個之後,還需要延伸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叫做超流體,這是在特定環境下,兩種費米子互相耦合結合城了庫珀對,將原本半奇數的自旋耦合變成了整數,從而獲得了類似於波色子的特性。
比如氦核。
這使得超流體可以讓摩擦力消失,具體體現就是能夠通過極細的導管快速流出不粘連,或者在一個圓環中稍微用力轉動一下近乎於永遠圍繞著圓環轉動。
而低溫狀態下的超導,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是作為費米子的電子能量低於費米狄拉克分布時的能量,導致兩兩耦合形成了庫珀對,隨後自由的在導體中‘流動’不受影響。
所以如何將電子結合城庫珀對,才是關鍵。
論文裡之所以會選擇硫化氫這種材料,那是因為‘氫’是最輕的原子核,當電子在導體中移動的時候,能夠吸引附近的原子核移動,同樣原子核移動變得密集後又會吸引到下一枚電子,從而更加容易成對,完成匹配。
這樣能夠讓電子結合成庫珀對所需要的條件降低,不用那種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
就實驗室結果來看,方向並沒有錯。
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把氫的金屬性體現出來,是啊,氫在極端條件下是能夠形成‘金屬氫’的,隻是人類的技術還做不到,所以才會采取了金剛石加壓配合降低溫度再選擇硫化氫這種材料來達到部分特性。
之前王易也是走入了一個誤區,老想著利用金屬和白銀的特性形成超導合金。
但,利用白銀對魔力的乾預,將氫的金屬性激發出來,似乎要比銀銅合金簡單的多!
氫化銀,這就是王易新鼓搗出來的一種奇怪的玩意兒。
現在雖然依然還是要他親自動手調集法師塔的魔力來製作。
可難度比起之前的銀銅合金卻是要便捷太多了,效率也要高得多。
等到蓬萊的法師塔完工之後,產能雖然不大,但應該也能自給自足了。
而且現在雖然大家夥做不了,但隻是製作一些芯片,幫林詩琴再升級一下問題也不大。
反正自家敲出來的euv光刻機皮實,湊活著也能直接對這種材料下手了……
————
第二更~
本章已修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