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關我煉氣士什麼事正文卷第228章三國鼎立,蜀漢興盛!“如此糧食,定能福澤萬民萬世萬代,如何能不是好事?”
諸葛亮十分不解。
秦天歎了一口氣,並未多言,隻是擺手。
“等到戰爭結束,你再來此處尋我,我將送你一份大禮。”
諸葛亮頓時駭然“這還不是大禮?”
秦天微微搖頭“隻是些許糧種,算不得什麼。”
“不過既然孔明來此處修建祭壇求取東風,那我便助你一臂之力。”
言罷,秦天微微招手。
隻一瞬間,風雲變化,西北風呼嘯,逐漸消失。
空氣瞬間安靜了下來,仿佛什麼聲音都聽不到了。
天地之間,萬籟俱寂。
“既用火攻,想來伱也需要一個晴朗的天氣,那就保你三日無雨。”
“不過為免火勢蔓延,三日之後會有一場瓢潑大雨降落,將所有火勢澆滅,你需當注意,儘快速戰速決。”
秦天言畢,空中東風瞬間呼嘯無比。
“東風,東風來了!”
風聲呼嘯之間,隱約將山下將士們的叫喊之聲一並傳了過來。
諸葛亮對著秦天深深行了一禮。
“亮,感激不儘!”
諸葛亮下山正迎上周瑜。
周瑜目光灼灼“軍師果然厲害,不過片刻東風便呼嘯而來!”
諸葛亮神秘一笑,並不回答。
“既然東風已經到來,都督還不快讓人準備?”
“那是自然!”
周瑜馬上命令黃蓋將投降信送給曹操。
是夜,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蒙衝、鬥艦,滿載薪草膏油。
同時,船隻外麵則是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後係上走舸,以求萬無一失。
萬事俱備,黃蓋駕駛船隻靠近曹營。
由於事先收到了黃蓋的降書,曹操並未多做準備。
起初還有人擔心這是詐降,但曹操發現那黃蓋帶來的人不多,認定對方沒有什麼威脅。
而且現在戰事陷入僵局,眼看越拖越危險,曹操急切的需要一個突破口來打開戰局,因此還是按下非議,準備冒險接受黃蓋的投降。
此事若是假的,不過隻會引發些許騷亂。
可若是真的,便能極大的打擊對方的士氣,而且可以削弱周瑜一方的力量,這對接下來的戰局十分重要。
而且曹操打聽到那黃蓋和周瑜的確是有些不和,周瑜甚至當眾鞭笞黃蓋。
因此曹操認定黃蓋投降一事不似作假。
當黃蓋靠近曹營之時,曹操遠觀發現黃蓋帶的人和船隻的確不多,心下知道這些人掀不起太大的風浪,於是便並未太過警惕。
靠近曹營之後,發現對方並無防備的,黃蓋頓時大喜,遂令燃點柴草,同時發火,著火的船隊乘風快速向前飛駛,衝向曹營。
東風愈加猛烈,火借風勢,竟是足足燒起了一丈多高。
曹操根本沒有想到對方居然如此狠辣,用出這般自殺性襲擊。
由於曹營根本沒有準備,雙方的船隻隻一瞬間便接觸在了一起。
瞬間,火烈風猛,而由於這些船隻都被曹操用鐵索連在了一起,隻片刻功夫,整個水師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這般自殺性的襲擊之下,黃蓋大概率是難以幸存。
但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黃蓋在途中竟是不幸被流矢所中墮下水中。
眼看曹營燃起熊熊大火,孫劉聯軍早就做好準備,直接衝了上來。
而就在這途中,黃蓋更是幸運的被吳軍救起。
但吳軍居然認不出黃蓋,竟是隨意的將他安置在廁床中。
黃蓋本就被火燒傷,又中了箭,虛弱無比。
眼看沒人救治,無奈,黃蓋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韓當。
而當韓當發現他時,黃蓋已經是奄奄一息,身上的布衣被火燒著和潰爛的皮膚連接在一起,幾乎看不出人形。
韓當流著淚地解開黃蓋衣服,隨即派人救治,如此黃蓋才僥幸得以保留性命。
東風越來越猛烈,整個曹營的火勢竟是足足燒了三丈高,更是蔓延到了岸上的營寨之中!
濃煙烈火,遮天蔽日,經此一役,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幾乎已經沒有了任何戰鬥力!
長江之下,兩個小家夥被江麵之上的喊殺之聲吸引,探出頭來觀看。
看到岸上的火勢,二人震驚不已。
這般威勢,哪怕是擅長火法的靈夏一時半會也無法做到。
凡人之力,竟是如此恐怖。
尤其是那岸上被火焰灼燒的士兵如同下餃子一般落入水中,卻被早就已經在水下等候的孫吳水兵捉住,手起刀落,收掉性命!
空氣中血腥味,木柴燃燒的味道,皮膚燒焦的氣味交織在一起,惡臭無比,令人作嘔!
靈夏和沐春都愣住了。
她們第一次觀看凡人的戰爭,竟是看到了如此慘烈的景象,一時間無語凝噎。
如此下去,隻怕曹操等人根本來不及撤退,所有人都會被活生生的燒死在曹營之中!
沐春實在是看不下去這般人間煉獄的慘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那空氣中傳來的哭喊,痛呼之聲如同魔音貫耳一般,讓沐春難以忍受。
她竟是顯出白龍真身,霎時間,一場甘露從天而降,降低了那火勢。
然而火勢一起,哪是一場甘露就能澆滅的?
隻是沐春顯出真身,那龐大的身軀頓時將在場所有的將士全部震懾,一時間竟是無人妄動。
一些愚昧士卒更是紛紛倒地跪拜,請求上天放自己一條生路。
那甘露的方向明顯是曹營,孫劉聯軍紛紛遲疑。
難不成那曹操有仙人相助,此戰不該孫劉聯軍勝利?
沐春還想再做些什麼,結果空氣中卻是傳來一聲歎息。
那甘露消失不見,沐春的身影也急速縮小,很快便消失不見。
“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周瑜看著那空中白龍早已經消失不見的地方,隻覺得口乾舌燥。
“莫非那曹阿瞞當真有天命在身?竟是連白龍也出麵照顧?”
諸葛亮在一邊微微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