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把城主府翻箱倒櫃地找遍每個角落,終於在偏廳的壁櫥裡找到韓明智存放黃金的錦盒。錦盒上鎖,用匕首輕鬆撬開,裡麵裝的全是耀眼奪目的金銀錠,至少有七八十斤重。楊淩拿出兩枚金元寶掂量掂量份量,感覺重量差不多,便揣回懷中。
楊淩吩咐部下把城主府洗劫乾淨,然後帶著部隊返回濟州城。
“報告大帥,韓家軍主力已經撤走。”劉仁願向楊淩彙報。
楊淩笑嗬嗬地說“看來咱們今天運氣不錯,居然這麼順利就攻陷濟州城。”
“那是因為大帥神勇,帶著兄弟們殺敵無數,才取得這樣的勝利。”劉仁願拍馬屁道。
“好吧,你給各營下令,命令他們按原路返回濟州縣城。”
“末將遵命!”
楊淩帶著幾百名士兵,押送繳獲的大批財物和糧草,趕回濟州縣城。
濟州縣城內,所有官員都站在城頭上,仰望遠處漸行漸近的楊淩大旗,臉色蒼白。
韓明智被活捉之前就寫信告訴濟州縣丞和縣尉,要他們密切注意楊淩的行蹤,特彆是要加強城內的防禦。縣丞和縣尉都是聰明人,當時就猜到濟州怕是危險,於是派人通知各鄉鎮的民團武裝,嚴密監視濟州縣城的情況,並且叮囑各鄉鎮的民團武裝做好迎戰的準備。
沒想到濟州縣城剛遭遇到夜襲,楊淩就領著部隊殺回來。
“怎麼辦?”縣丞焦急萬分,心中惴惴不安。
縣尉冷靜地說道“我看,咱們最好棄城跑路。”
“棄城?”
“沒錯,楊淩現在攻破濟州城,實力膨脹得厲害,恐怕咱們擋不住他。既然如今濟州城已經淪陷,我認為應該及早撤退,免得被楊淩抓個正著,落個抄家滅族的下場。”
“可是城內還有幾千名老弱婦孺呢,難道咱們就扔下他們不管嗎?”
縣尉沉吟片刻,說道“濟州縣城已經淪陷,濟州百姓生死未卜。與其冒著風險去救濟州百姓,還不如留條性命,日後謀求更好的出路。我們把濟州百姓交給楊淩處置吧,他總不能把幾千名老弱婦孺殺光,那樣他的名聲就臭啦。”
縣丞猶豫不決。縣尉的話雖然有些道理,但是他不忍心丟下濟州的百姓。濟州是韓家軍的根基所在,濟州若是沒有,韓家軍必然會群龍無首。到那時候,整個濟州就徹底亂套,甚至被流寇所滅。
楊淩率部隊殺進濟州城,城裡的百姓都嚇壞,紛紛躲藏在屋子裡或者屋頂上。
楊淩沒有追擊逃散的韓家軍士兵,他擔心濟州百姓的安全,隻能選擇在城裡搜捕殘餘韓家軍士兵。楊淩帶著部隊搜索完整座縣衙,沒有任何收獲。
“看來韓家軍的確已經逃走。”楊淩喃喃地說道,隨即吩咐道,“傳令各村寨,讓各村莊派出民壯,封鎖縣城周圍的山林、河岸、溝渠、田野、巷弄,不許韓家軍逃竄。同時命令沿途的百姓,不得擅入濟州境內,否則格殺勿論。”
“遵命!”
楊淩率部搜查完縣衙,回到縣城裡休息。第二天吃過午飯,楊淩又開始率部掃蕩濟州城附近的韓家軍潰兵。這次楊淩學乖啦,他帶領部隊沿途清剿潰散的韓家軍,並沒有大張旗鼓。
楊淩這麼做有兩層考慮。
第二層考慮是避免引起韓家軍的警惕;第二層考慮是擔心打草驚蛇。濟州的韓家軍不可能不知道韓明智被活捉,但是韓明智遲遲不露麵,顯然他們在醞釀著什麼陰謀詭計,楊淩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到來,讓韓家軍提前發動反撲。
楊淩把濟州城附近的韓家軍潰兵逐步清除掉,然後帶著部隊離開濟州。
楊淩率部隊走後,縣丞和縣尉悄悄地帶著親信溜出縣城。
縣丞和縣尉逃出濟州縣城之後,立刻聯絡各鄉鎮的民團武裝,讓他們派人盯緊濟州縣城的動靜。同時派人往東昌府和東平府求援,請求朝廷的支持,同時也向江西巡撫陳新甲求助。
楊淩率部在濟州城耽擱太久,已經錯失良機。如果等到韓家軍的援兵抵達,那時就算拿下濟州也毫無意義,所以楊淩決定儘快北上回師遼陽,以策萬全。
濟州的事情很快在江寧傳播開來,百姓議論紛紛,韓明智敗亡的消息讓所有人震撼不已。
韓明智身邊的文武官吏們也傻眼,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韓明智連續三年攻克燕雲十六州,竟然栽在楊淩手上。
楊淩在濟州待的時間太長,已經引起各級官員的忌憚。
現在楊淩率部離開濟州,官吏們立刻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要求楊淩繼續駐守濟州,他們願意承擔守衛濟州的責任。
楊淩哪有功夫陪他們玩?楊淩直接拒絕。韓明智已經死翹翹,他的威脅已經解除。
“諸位,韓明智已經被俘虜,韓家軍已經土崩瓦解,大夥兒沒有必要再受韓明智控製。大夥兒可以趁著韓明智被俘,迅速投降,以換取朝廷的赦免。”楊淩朗聲說道。
楊淩這麼說,官員們卻不敢輕易表態。
楊淩見狀,冷哼道“諸位放心,朝廷對於叛徒,從來不會手軟。韓明智作惡多端,罪孽深重,朝廷絕不會饒恕他。如果大夥兒主動獻城歸順,朝廷肯定會重賞,甚至可以保留職務。倘若大夥兒冥頑不靈,非要等韓家軍的援兵趕來,那就等著被株連九族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楊淩這番狠話讓大部分官員都動搖。
“卑職願意獻城歸順。”
“卑職也願意獻城歸順!”
“我也願意獻城歸順!”
大量官員紛紛響應,願意獻城歸順。
“好!既然大家識相,我便替朝廷答應大家的要求。本人願意代朝廷收容大夥兒,大家跟我走吧。”楊淩朗聲說道。
“謝大人成全!”
楊淩率部接管濟州縣城,把縣衙裡值錢的東西都搬空,然後組織百姓搬遷。
由於濟州城距離金陵較近,楊淩把濟州城劃分為兩塊區域,分彆叫做濟水和濟河兩條河。濟州河的源頭叫做濟水,濟水的兩岸則分彆叫做濟水和濟河。
濟州縣衙設在濟水旁邊的濟州城。濟州城依靠河流修建,占地約五十頃,比臨湘城大多數城池規模都大。濟州河是從濟水上溯形成,所以它被稱作濟水河。
楊淩把濟水河南岸改造成碼頭和農業區,準備把濟州城建成大宋最繁榮的港口。
濟水河北岸則是濟州城的糧倉,楊淩準備把糧食儲存到這裡。糧庫裡儲滿糧食之後,濟水河北岸便會成為屯田區,屯田區將成為大宋的農貿中心。
濟州縣的糧倉裡囤積著大批糧食,楊淩先把濟州縣城的糧庫騰出來,準備把濟州的糧食運到臨湘城,然後再把糧食轉移到金墉城的糧庫。
當然,楊淩還準備把糧庫修繕擴大,增加糧庫的儲存量。濟州城糧食充足,這樣才能夠滿足數百萬災民的需要。
楊淩原以為,濟州縣城裡還有不少韓家軍的屍體和血跡,所以沒有帶太多的人馬,隻帶著八千部隊押送糧食。
楊淩帶著部隊剛走,濟州縣的幾位縣丞、縣尉和參將聚集到縣衙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