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翻譯的官員,一五一十的翻譯給了吳年聽。
吳年對於敵人的問候不感興趣。單刀直入道:“問問他。寡人與斯拉夫沒有交情,還真刀真槍的打過一仗。現在他們突然派遣使臣過來,是安的什麼心。”
官員應命,和顏悅色的把吳年的意思,轉達給了威爾伯爵,不過把吳年的說辭潤色了一下。
威爾伯爵神色恭敬,朝著吳年再一次鞠躬,然後與官員交流了起來。
官員聽了之後,麵色大變,連呼吸都急促了起來。轉身對吳年行禮道:“大王。斯拉夫人的意思是。”
“想要與大王聯合。分彆從山海關、雁門關進攻楚國。攻占楚國土地之後,雙方平分。”
彆說是這位翻譯官員了。
漢朝立國多年,在場的官員或是內閣大臣,或是衙門主官。與吳年一起,經曆了無數大風大浪,磨練出來的精英官僚。
他們也是麵色微變,其中少數人呼吸也急促了起來。
他們互相看了看彼此,眼神交流了一番。
攻打蒙元,是皇帝定下的戰略。
但是戰略製定後,不代表不能更改。現在蒙元在大都閱兵,軍容整齊,人馬強壯。
以漢軍的強大,也覺得紮手。
反而楚國隻是守著長城,挨打的份兒。如果漢朝單獨進攻楚國,那很難有戰果。
山海關太堅固了。
簡直讓人絕望。
但如果與斯拉夫人聯合,那就大大不同了。
楚國兩麵作戰,後勤、士氣,都會出問題。
有人心動,有人則十分冷靜。吳年高坐在禦座上,目中泛起冷笑。
這就是海達的策略嗎?
一方麵在大都閱兵,顯示自己的肌肉。
一方麵讓斯拉夫人出麵,引誘我進攻楚國。
好一招禍水東引。
想法很不錯。
但是。
“大王。臣反對與斯拉夫人聯合出兵。”左都禦史汪由校站了出來,一臉正色道:“大王。漢與蒙元勢不兩立。”
“蒙元蠻夷也。斯拉夫人。也是蠻夷。”
“漢國與楚國的紛爭,是我們自己內部的事情。絕不可聯合蠻夷,而攻打楚國。”
“再說了。斯拉夫人狼子野心。他們說平分土地,臣以為是在信口雌黃。”
公孫桑立刻站了出來,對吳年一拱手說道:“大王。汪大人的話,臣同意一半。”
“斯拉夫人不可以信任。但是他們的軍隊強盛。如果他們或漢軍誰先攻入了長城,楚國的防線,就會崩潰。”
“漢軍、斯拉夫人都能進入長城。到時候,我們先擊敗楚國,然後自己打上一場,分出勝負。贏的人得到土地。”
“至於引蠻夷攻打楚國,是權宜之計。有時候,為獲勝,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汪由校聞言肺都快氣炸了,怒視公孫桑,這個沒有原則的家夥。
他正想爭辯。
威爾伯爵又說話了。翻譯官吏聽了之後,一臉古怪。朝著吳年躬身行禮道:“大王。斯拉夫人聽聞大王有兩位公主。威爾伯爵想為他們的皇子求親。”
“兩國結締血盟。”
“這樣就可以互相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