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乖巧伶俐,心思純正,是少有的既不麻木,又不亂想的人兒。
穀span她能用的人太少了。
太靈活的人,心思太多,太臟。
心思死板的人,又不堪用。
秋蘭很快發揮出了特長,後宮中,有了一條情報網。
接著陸直又走了一波。
這波是妃子路線,讓幾個邊緣地帶的妃子,將皇上的一些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她。
而她所付出的,就是幫她們說幾句好話,皇上真要發脾氣時,求兩句情。
以前她見人不滿,都是拿刀就捅,這種迂回手段,還是頭一次用,用得磕磕絆絆。
但是位置放在那裡,沒人敢反對。
上下的人手都有了,她開始琢磨起怎麼解決封建王朝的問題。
方案策略其實是有的,就是開海,建立幾條從陸到海的勞力運輸大動脈。
人口不是多嗎?農民不是沒地嗎?
把多餘的人運出去,無論是死在海上,還是在外麵找到條活路,都能減壓。
隻是她通過一個妃子給皇帝吹風時,皇帝卻搖頭道:“流民到了海外,天高地遠,勢必割地成王,將來豈非成為本朝的心腹之患?”
陸直很是不屑,大一統王朝就沒有因為向外移民而掛的,都是因為內部民眾沒了活路才掛的。
所以說封建君主的思想,就決定他們不可能解決土地問題,因為一家一姓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本能地排斥人口外流。
寧可讓他們餓死在土地上,也不能放他們大規模出海求生,更彆說主動扶助他們出海求生。
老百姓都是實在沒有活路了,才偷偷跟船,九死一生地海外逃亡。
然而君主們忘記了,僅僅兩三百年,王朝就會抗不住內壓的積聚,還談什麼將來會成為心腹之患?
陸直很煩躁,很想捅孩子一刀。
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恰巧,這幾天皇上風寒,不能臨朝,於是又將太後請出來,在小朝會上,垂簾聽政,也就是當個菩薩。
前朝大臣們心思就多了,各種私心雜念,隻有少數幾個還夠忠直,一心想著朝廷。
可惜那幾個人,也是愚笨之輩,看不透局麵,隻會打轉轉。
得選新人,開新學堂,灌注新思想。
但是又不能太新。
正想著,兵部尚書上奏道:“啟稟太後,玉門關外,來了一群吐斯國人,他們帶著貨物,又帶著兵器,半商半兵,妄圖入關貿易,他們想貿易的東西也很奇怪,不要金銀,隻要書籍。”
“哦,吐斯國?這是何地?”
“據和他們隨行的一個和尚說,位於極西之地,與我朝相隔萬裡,他們一路跋涉了幾個月才到。”
“他們要買書籍,那麼他們賣書籍嗎?”陸直問道。
“賣,他們有很多書,還有很多讀書的人。”兵部尚書接著道。
“哦,那就先賣點道德詩書給他們。”
“這,太後不可。”禮部尚書大喊道。
“為何?”
“書乃教化之本,如何能輕易賣人,還要慎重考慮才行。”禮部尚書很嚴肅道。
陸直沉默了。
她聽到了禮部尚書的心聲:原來那群蠻人要書不要命啊,正好老夫的三座書坊都要垮了,趕緊把庫房裡的賣一波過去。
可不能讓朝廷先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