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宋朝的現狀。
在京城從汴梁搬到臨安之後,這種狀況更加嚴峻。
在葉霄看來,這些人的動作,就像是知道了自己要完蛋,臨死前撈一把。
這些人本來是不敢惹葉霄的。
可這幾年,這些人已經有忍不住的態勢。
原因很簡單。
新城動了它們的蛋糕。
新城在幾年的發展之後,人口數量一路飆升,在臨安城外的荒地,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現在,人口十八萬的新城規模龐大,從臨安城城牆就能看到新城的邊緣。
新城的人一開始是陽穀縣來的人,後來又加入了太原的流民。
在北方失守之後,無數人不堪忍受金人的淩辱,背井離鄉來到南邊。
其餘地方把這些流民當做洪水猛獸,唯獨新城願意接納他們。
這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有無數的勞動力缺口。
先進政策對工商業的鼓勵讓各種大規模的工坊和商會如雨後春筍一般。
隻要有一技之長,這些商會和工坊就很願意招攬。
因為合理且公開明確的稅製,這些商會和工坊即便每個季度的稅交的並不少,運營成本還是遠遠低於臨安。
原因很簡單。
宋的重稅隻是一方麵,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各種隱形的花費。
上下打點,上頭那些人,但凡有點來頭,都少不了一份。
還要小心自己的產業彆動了哪個世家大族的蛋糕。
最關鍵的是,好不容易把產業做大了,世家大族一句話,這份產業就歸彆人了。
原本的主人名義上還是這份產業的主人,可實際上,已經成了那些世家大族賺錢的工具。
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接受,然後就會發現,上至朝堂那些大人,下到地方官吏,都是人家的人。
拒絕的後果自然不會太好。
這些集執法司法行政權於一體的大人物,會讓任何不遵從他們意誌的人,見識一下什麼叫封建社會。
商人嘛,就是這麼用的。
養肥了就宰。
大家一直都是這麼做的。
可新城,竟然破壞了這規矩!
自五年前,新城對商業的政策一出,臨安這邊的人都還在看笑話。
畢竟,新城對商業的稅收,並不比臨安低,而且有一個收入越高稅率越高的算法。
一開始,願意在新城經商的,大多是新城本身的有錢人。
一些原本在陽穀就做生意的人,紛紛在新城開起了自己的生意。
很快,因為大量的外人人口,讓新城的規模迅速擴大,各種商品的需求暴增,這些商鋪賺的錢多的讓人眼紅。
到這時,那些集中在臨安的商人突然發現,新城的高商業稅好像不是壞事。
因為新城除了這些稅並沒有其餘的雜項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