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的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交給演播室的航天專家,來自nasa的鮑勃先生和愛麗絲主持人。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蓷特將會繼續現場直播。
是的,馬克。你還遺漏了一個關鍵信息,根據最新消息顯示。俄國深空宇宙探索公司將會在暴風雪一號航天飛機降落的三天後,開始載人航天任務。
這個任務將會使用全世界最大的安225運輸機,采用空中發射的模式進行。因為下次發射的危險性較小,所以將會有2名俄國宇航員參加。
你可以想象一下,安225運輸機在萬米高空,背著暴風雪二號航天飛機發射的場景。有興趣的觀眾朋友,記得不要錯過這次人類航天的新奇跡。”
在太空中,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按照預定軌道飛行。雖然這次試飛沒有搭載宇航員,但它憑借先進的自助係統完成了所有飛行任務。從發射到進入軌道,再到完成部署衛星的整個過程,都顯得那麼流暢而完美。
在繞地球飛行的過程中,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展示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先進的技術。它能夠在太空中進行精確的機動操作,成功地將東風衛星導航公司的15顆衛星部署到了預定位置。這一成就不僅證明了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實力,也為俄國的航天事業增添了新的榮耀。
在指揮大廳中,尼古拉看著這架航天飛機自主操作係統非常感慨。在1988年的時候,這些技術都已經實現。
當時還是用的ibsyste370改裝型的服務器,現在用的則是更加先進的芯片和技術,運算能力是前者的十五倍以上。當然了,為了防止技術泄露,重新經過組裝完成。但這套係統就是再給nasa十年他們也搞不定。
經過一天時間的發酵,全世界航天業全部被轟動。尤其是來自阿美莉卡的nasa,被震驚的瞠目結舌。沒有想到尼古拉成功複活了十幾年前的老古董,並且再次證明暴風雪號的成功。
就連小牛仔都下達死命令,在1月16日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射必須成功,不能再因為故障等原因推遲。很多人被這個私人航天公司,背靠大毛航天技術發射成功給嚇了一跳。
經過兩天的飛行,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終於迎來了返回的時刻。在控製人員的精確引導下,自主降落係統開始工作,並與地麵時刻保持通訊。
這次沒有出現意外的天氣原因,也沒有啟動自主改變降落程序。而是按照既定的目標,開始逐漸降低飛行高度,準備降落在俄國喀山國際機場。當航天飛機緩緩降落在跑道上時,阻攔傘打開,暴風雪一號的速度開始極速下降,最終穩穩的停靠在專屬跑道上,整個機場都沸騰了起來。人們歡呼雀躍,為這次成功的試飛而慶祝。
在俄國第一電視台的報道下這次試飛的成功,標誌著俄國在航天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出色表現,讓人們對未來的太空探索充滿了期待。它不僅展示了俄國在航天技術方麵的領先地位,也為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對於尼古拉和普希金來說,這次試飛的成功更是意義非凡。尼古拉的投資不僅為俄國的航天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讓他個人的聲望和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普希金則憑借這次成功的試飛,證明了自己在航天領域的卓越才華和領導能力。
暴風雪一號航天飛機降落成功之後,被駐守在這裡的北極星安保公司人員完整的保護起來。在牽引機車的操作下,緩緩的進入早已經準備好的航天機庫。
在這裡將會接受來自俄國深空宇宙探索公司的專家檢修工作。等待完成所有任務之後,將會在這裡與它的姐妹一起重新出現在記者和媒體的麵前。
當天晚上,尼古拉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舉行了慶祝晚會。並且給在座的每個人頒發獎金,所有人都非常高興。
但是尼古拉看到眾人高興的同時,也有不少蘇國時代的老專家激動的熱淚盈眶。有的人甚至拿出藏匿已久的老朋友照片,雖然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已經不在了,但這份成果他們應該擁有一份。
尼古拉看到這些航天人才真情流露之後,決定給予那些做出貢獻並且已經離世的航天專家發放特殊補貼,讓他們的子女也會為自己的父輩曾經的功績而驕傲。畢竟暴風雪號自主操作係統就是無價之寶,就連後世的spacex也做不到。
最後環節,在尼古拉的熱情激昂的演講下,眾人結束今天的慶祝活動。並且還留下大部分人進行值班,給停靠在外麵的暴風雪二號航天飛機做最後的檢查工作。
俄國深空宇宙探索公司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間響徹全球,並且讓很多人重新審視大毛的綜合國力,這次大統領似乎見到外國友人就想詢問一句,厲不厲害你大毛哥。走到哪都麵帶笑容,仿佛曾經的蘇國又回來了既視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俄國深空宇宙探索公司的成功,讓很多國家開始打電話過來谘詢。有的是為了發射衛星,有的則是為了預定未來宇航員上太空的計劃。
甚至nasa、歐空局,函夏航天及國際空間站都發來祝賀,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合作。在國際空間站允許的情況下,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可以與之對接。
這樣的名望與合作,尼古拉也不可能一個個單獨回複。全部交給負責人普希金統一對外回答,並且積極敞開合作的懷抱,但沒有進行實質的承諾。因為大家還在憋著釋放下一個大招,萬米高空的航天飛機發射任務。
雖然統一對外答複是這樣的,但架不住熟人打電話過來詢問。“尼古拉閣下,我是撒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