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聲望不僅要受打擊,而且後金的凝聚力也要受挫。到時一些對後金表麵臣服,實則不滿的人暗中串聯鼓動,說不上弄出什麼幺蛾子的事來。
代善生於萬曆十一年八月(公元1583年),身高五尺半,麵略方,眉細長,鼻窄而直,雙目有神,唇上留有半寸的髭須(髭音zi,指唇上胡須)。
他十六歲從征,曾因戰功被努爾哈赤封為“古英巴圖魯”。古英滿語意為“刀把頂上鑲釘的帽子鐵”,既英勇又硬如鋼鐵的勇士,是後金勇士最高的封號。
代善雖久經戰陣,但此時的戰場慘狀也讓他不知該如何向努爾哈赤稟報。三千人馬一戰幾乎全軍儘沒,實乃後金叛明以來未有之大敗。
“回大貝勒,二貝勒被親隨們抬著即刻便到。傷勢看著不重,就是失血有些多。”哨探小心翼翼的道“扈爾漢侍衛我們還在找。”
“嗯,知道了。多加派人手,一定要找到扈爾漢侍衛!”代善擺擺手,示意哨探退下。
“嗻!”哨探領命而去。
不多時,阿敏由一群後金兵用馬鞍抬著來到代善的近前。隻見他渾身上下濕漉漉的,麵色煞白、嘴唇烏青,裹著兩層厚氈毯的身體不住的顫抖,明顯是被凍得夠嗆。
又見他右肩胛骨上,牢牢釘著一支二尺半長的花翎羽箭,箭尾隨著他的喘息上下微微顫動。而牛錄額真托保也是渾身上下濕漉漉的,裹著厚氈毯由後金兵扶著跟在後邊。
阿敏臉色極為難看,頭上全是因劇痛而產生的的細密汗珠。這一箭若不是被肩胛骨擋住了,絕對會射穿他的肺部要他的命,這是他征戰生涯中受的最重的傷。
“快讓醫官來!”代善一見阿敏的樣子就知道這傷雖不重,但絕對痛苦異常。骨頭上被深深插了一箭,任誰也禁不住這份痛。
“慢,大貝勒、大哥”,阿敏強打精神衝代善道“遍告遍告全軍將士,誰能捉捉到射傷我的這人,我賞賞他白銀百兩,男女奴奴仆三十名,駿馬駿馬十匹,其它寶物另另算。”
“好好好,我答應你這件事,你安心養傷便好。”代善上前抓住阿敏的手,裝作極為心疼的樣子,輕聲道“二弟可知傷你的那人姓甚名誰,身材樣貌幾何?大哥發誓,無論天涯海角,定要捉住這賊廝為你出這口惡氣!”
阿敏想了想,因為夜間看不清對方的五官相貌,他隻記得那人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射箭又準又快。若不是有兩名親隨舍命保護自己,那麼自己早就死在那河邊了。想到此處,他是咬著後槽牙,把所有能想到的細節都講給了代善。
一旁站立的牛錄額真哈拉布哈聞言卻是心中一動,這人的身形極象白天時的那名明軍小卒。又聽對方極為善射,隔著數十步的河流竟然箭無虛發,飛矢強勁,越發覺得便是那小卒。便上前將事情經過詳述一遍。
代善等人聽罷卻是麵露怒容和殺機,認為這人年紀輕輕便身手不凡,對大金實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
尤其是三貝勒莽古爾泰,見平日與自己最要好的阿敏傷的如此狼狽,心中不禁怒火萬丈。
他暴跳如雷、大吵大嚷的發誓要擒住對方。雖不知對方姓名,但他猜測以那人的精良騎射和無雙的勇武,其絕不會始終是一名無名小卒,終有露出真麵目的時候。
阿敏見好兄弟莽古爾泰為自己的事情發誓要報仇,不禁感動的紅了眼圈。
始終未發一言的皇太極,製止了莽古爾泰的大吵大嚷,提醒代善道“大貝勒,明軍現在雖已撤軍,但據報其多是步卒,經過此戰定會有大量傷兵和俘虜。我猜其定不會走的太快太遠。以時間算,我們與他們相差不過一個時辰。我軍若加速行軍定可追上。”
皇太極生於萬曆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592年),身高五尺三寸,體格健壯,麵色赤紅,額頭飽滿,眉粗長略向下,雙目細長,眼皮寬厚,鼻梁矮直。是眾兄弟和諸將中唯一識字的人,也是最聰明的一個。應該說滿清若無皇太極為汗,其早已煙消雲散。
代善聞言想了想,大笑道“四貝勒所言甚是,為兄也是如此這般想的。隻要我等兄弟齊心戮力,以劉綎那老匹夫麾下的羸弱之兵,如何擋得住我八旗軍威!”
“大貝勒說的對,不管是誰,隻要冒犯了我大金的天威,都要他付出極大的代價!”皇太極言罷微微笑了下。
皇太極的話引的莽古爾泰和阿敏等人的齊聲附和,一時間群情激昂。
皇太極待得眾人情緒稍穩,命人拿過輿圖指給代善道“大貝勒請看,由我等現在的家哈嶺繼續向南二十餘裡,便是富察(注1)。過富察不遠有片平原,地形開闊視野良好,俗稱富察之野(注2),最適合我軍往來馳突騎射。我軍若是能在那裡追上明軍,那麼他們將插翅難飛!”
“四貝勒,打敗打敗明軍後,你們可彆忘了傷我傷我的那南朝賊廝。抓住後一定要要交給我處置!”阿敏不適時機的插話道。他想起對方那彎弓如月必置自己於死地的架勢,滔天怒意頓時就充斥了整個胸膛,恨不得扒了對方的皮方能咽下這口惡氣。
“好,二貝勒放心。我和大貝勒必會為你報這一箭之仇的!”皇太極微笑著拍了拍阿敏的肩頭,向親隨道“將二貝勒抬下去,請醫官為他好生療傷!”
“嗻!”一眾親隨應聲抬著阿敏向後走去。
代善看著輿圖,想了想對皇太極道“四貝勒,我們與明軍相差了一個時辰的路程,按他們的行軍速度應該早就過了富察了,我們恐怕不能在那裡追上他們了。”
“大貝勒,行軍打仗如何能皆遂人意?我們隻管追上去便是。隻要明軍沒長翅膀飛走,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皇太極悠悠的說到,就仿佛這場戰事與他無關一般。
分割線
注1、富察,朝鮮史書稱其為“富車”。既今遼寧省桓仁縣鏵尖子鎮紅塘石村至東堡一帶。
注2、富察之野,既今遼寧省桓仁縣鏵尖子鎮至紅塘石村一帶的寬闊大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