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都洛陽太初宮的正殿乾元殿東西兩側,各有文思殿和武成殿,兩殿皆是天子朝會之所。
大唐的朝會主要分為朔望朝和常朝。
朔望朝乃大朝會,一般固定在每月初一和十五,規模較大,凡在京三省六部及諸衛府、寺、監等文武職事九品以上官員都要朝參。
常朝則規模較小,畢竟不可能每日將大小官員都拉到一起開大會,天子也沒那麼多精力去對付那麼多人。故規定五品以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禦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朝會論政並無特定主題,但文思殿通常論及民政,武成殿則多主軍政。大臣們則分文武職事左右排立。
議政時,針對某一議題,先由朝臣發表各自觀點和建議,最後得出統一意見,再由皇帝采納,接下來便是中書擬定,經門下審核,交尚書省執行。這是天子與百官共理政務的正常理想流程。
也有不正常的。
群臣意見不一,爭辯無果,出現多個意見,君主太沒主意而未予采納。或者君主另有主意想繞過中書門下直接執行。也有中書省擬定的政書被門下省駁回的,等等等等。
當然,隻要君主的權柄尚在,三省極少敢駁皇帝的麵子,畢竟各省之中高級官員的任免權在於皇帝之手。
隻是,如今的皇帝李旦早已破除了掌握權力的妄想,隻期望著每日能被允許出來見見群臣,好證明自己還活著。如果遭幽禁深宮,說不定哪日就突發急症,像其大兄那樣死得不明不白。
武成殿的龍椅之上,李旦正走神,突然被身後的聲音嚇了一個激靈,差點就跳將起來。
“皇帝!吐蕃使團滯留西京數月,一直盤桓不去,期間滋擾民眾,侵攪市井,以致百姓嘖有煩言,怨聲載道。對此,你可想了什麼法子應對?”
麵對武則天的發問,李旦連忙離座轉身,先俯首向上拱掌,隨手躬身拜道“恕兒臣愚鈍,家國大事還需勞煩母上,一切皆由母上定奪。”
自打平息河北三州痘疫後,武後下令撤去龍椅之後的幕簾,從此,其每每臨朝,則俯視皇帝,直麵群臣。
武則天皺起眉頭,冷冷哼了一聲,道“這可是你們李家的天下,事事還需朕這個老嫗操心。堂堂一個皇帝,怎可毫無主見?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麵對斥責,李旦卻安定不少,心道“每日必挨訓,訓完可安枕。”
這人心中雖有埋怨,仍舊誠惶誠恐請起罪來。
這一幕,群臣各有想法,卻無人敢為皇帝說話。
隨後,武則天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示意李旦入座,接著便道向群臣“眾卿家,昨日已向諸位通告西京來報,關於收複四鎮事宜,諸位怎麼看?”
李旦坐回龍椅,之後便事不關己神遊物外。而群臣卻不敢馬虎,紛紛揣測起武後心意究竟如何。
昨日西京通報吐蕃願以設置擂台的方式,不論輸贏皆歸還四鎮,若吐蕃勝出,則向神皇求娶崔氏一女。對此,京兆府請求朝廷予以決斷。另外還附了事件起因以及對肇事者的懲戒。
若能兵不血刃收複四鎮,這對於朝廷來說可以節省無數人力物力。所犧牲者,不過崔氏一女罷了。昨晚已經有不少人到居洛崔氏官員家中遊說疏導,希望崔氏顧全大局,犧牲小我。
也有部分官員串聯起來,提前統一了思想,好在朝會上促成此事,這樣生米煮成熟飯,不怕崔氏不答應。
按說以一女而複四鎮,怎麼算都是一本萬利,可若思考得再深一點呢?這本質上與和親無異,武後就一定讚同?
崔氏乃天下第一氏,勢力深厚,與諸世家大族關係本已盤根錯節,若再與吐蕃君主結親,豈不怕將來崔氏尾大不掉?
作如是思考的官員也不在少數。
於是,支持的直截了當地道明原因,反對的則拐彎抹角表示反對。整個朝堂一時眾說紛紜。
武承嗣身為春官(禮部)尚書,立於臣首之位,卻一直未發表意見。其對於這一幕,早有預料。
此人昨晚下衙之後便趕回家中,與門客徹夜商討,揣測神皇心意,現在又結合今日朝會在武成殿進行,便做出了判斷
姑母深謀遠慮,所圖甚大,欲從千古未有之事,以女子之身坐皇帝之位,內政外交堅決強硬,必更甚男子矣。執政稍示女子柔弱,為人所詬,必為男子所欺。故西京所奏,當為其否。
陛下要成就大業,我身為武氏一族嫡傳子,又怎能示人以弱?既要展示強硬,迎合陛下。也要彆出心裁,獨樹一幟。否則泯泯於平庸之臣中,如何才能為陛下倚重?”
武承嗣正打算發言前,又瞥了一眼右邊的武三思,見其微微搖頭示意,更是驗證了自己猜想“這個堂弟自幼聰穎,善揣人心,看來他也反對此事。昨日本想找他商量,他卻以醉酒為由推辭。如今看來他終究不敢忤逆兄長。
可惜他天縱聰明,卻非武氏嫡長子,將來一切與其無關。承嗣,承嗣,傳承武嗣,天下名帶‘承嗣’者,唯我最恰如其分。那些小門小戶的,能有多少家傳值得承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思及此處,武承嗣意氣風發,便手持玉笏,躬身道“陛下,關於收複四鎮,微臣有奏。”
待得到武後首肯,武承嗣侃侃而談“昨日得到通報之後,微臣特至國史館查閱了一宿文獻。
原來,終太宗一朝,至先帝永徽六年,二十年間先後六次嫁主和親。和親之由,無外乎彼時並無實力解決邊患。
然自陛下主政起,至今三十年矣,期間大仗小仗無數,雖偶有敗績,隻需重整旗鼓再戰便是。而大唐疆界卻愈發廣闊。
是以陛下竟未曾和親一次,未嫁我漢女一人,從未讓漢家女子遠赴塞外,代我大唐健兒受高寒之苦。
三十年成果得來不易,如今我朝兵強馬壯,浪蕩輕浮子弟尚且勇鬥蠻夷,廟堂之上的諸位同僚,又怎可輕易拋棄三十年之堅守?
何況吐蕃狼子野心,得隴望蜀,屢次犯境,欺我邊民,占我土地,已是罪大惡極。如今歸還四鎮,實乃示弱痹敵之計,諸大臣怎可上當?
此外吐蕃言而無信。唐吐鬆州之戰後,太宗嫁文成公主以換取吐蕃退兵吐穀渾。不久之後,吐蕃背信棄義,趁先帝懈怠,滅國吐穀渾。結果吐蕃占據地勢,才致我朝今日守多攻少。前車已覆,後當改轍。諸大臣又豈可當真?
倘若遣一女以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這番言辭情意真切,又引經據典,論據充分,明裡暗裡貶低太宗和高宗,抬高武後。其連續四問,句句紮心,尤其最後一句“若遣一女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令在場不少支持和親的官員羞愧萬分。
就連高高在上的武則天也不禁動容原來,大唐在我治下,卻比太宗和先帝要高強得多。我這侄兒也是用心為我辦事的。
而一向自負聰明的武三思,同樣不免心歎“我這大兄十句話裡有九句真話,剩下一句也不能說他是假話,頂多有點誇大而已,旁人不便較真反駁。說得漂亮,說得漂亮!
隻可惜卻會錯了我的意,也揣摩錯了陛下之意。
嘿嘿,聰明反被聰明誤!”
喜歡魂遷武周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魂遷武周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