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動不動就跪下的,她有點遭不住。
雖然徐姑姑也是下人,但是相處得都和一家人一樣,平時行個禮就過去了。
不過薛守拙也明白,來到這等級分明的社會,有些事情還得按時代的規矩來。
“你們起來吧,估計鄭大人也把事情交代過了。我不過是借你們裝裝門麵,事情結束,就放你們回鹽道府。”
倆丫鬟中一個叫玉柳的,年紀大一些,更機靈老道。
“小姐,鄭大人說了,以後我們就是您的貼身丫鬟,賣身契也給您送來了。”
啊?賣身契?
鄭彥中指指薛守拙麵前的一個小盒子。
“這不都放在你眼前了嗎,怎麼半天也沒看見呢,光顧著看人了。兩個小丫頭也能讓你稀奇這麼長時間。到底滿意不滿意啊,不滿意我趕緊讓人再找兩個。”
“不用了,特彆滿意,感覺都有點浪費。看著比我還像個小姐呢。就是第一次接觸賣身契,有點兒不適應。”
徐姑姑是沒有賣身契的。
薛夫人把賣身契給她了,放她出去嫁了一回人。
結果丈夫早早病死。
本來她勵誌守一回寡,沒想到婆婆要把她賣給彆人換錢。
薛夫人知道了,打發薛文堂想辦法把徐姑姑趕緊接回來。
徐姑姑也不要什麼工錢跟在薛夫人身邊。
可能有人會問,薛家怎麼會這麼窮,《範進中舉》裡麵不是說,中了舉人,馬上就會變闊嗎。
其實大虞朝也是這樣,有“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
其實真正命好的讀書人,都是年紀輕輕就中舉人的。
中舉之後可以免稅,還有一定的威望。
所以呢,一般地主和富戶自然願意結交舉人,互相聯姻,讓子孫輩能享受舉人特權。
像薛文堂這種,就很悲催了。
一直是窮秀才,苦苦掙紮,忽然走了狗屎運,一下子中舉,本來可以好好經營一下產業。
但是薛守拙的爺爺很古板,認為不能沉溺於眼前的優渥,必須一鼓作氣考到底。
所以,薛文堂沒時間想著置辦產業的事情,直接進京趕考。
進京趕考特彆費錢,就這樣,手裡剛寬裕一下子,馬上就見底了。
中了進士之後,並不能馬上選官,更糟糕的是薛守拙的爺爺去世了,還回鄉守孝一年。
好在大虞朝沒有規定必須守孝滿三年才能繼續選官,薛守拙的爺爺去世前也叮囑萬不可因為服喪之事耽誤振興家業。
不過薛文堂等了兩年也沒選上一官半職,相當於把孝守滿了。
在京城,無論是進士還是舉人,都不值錢,像鄭家這種累世簪纓的家族才有一席之地。
所以,有些人中了舉之後,反而不稀罕去考進士,不如老老實實當個鄉裡富戶。
比如韓德彰,家裡很有錢的,得了一個貢生的頭銜就夠了,經營好自家產業就行。
這也就是為什麼,薛守拙這個縣令女兒沒有貢生小姐養尊處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