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光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什麼。
為了今天的坦白,他準備了很多年。
各種情況都想象過,還想著可能會被趕出去。
從來沒想過,會是這麼一個結果。
十三歲的那一年,他被這件事情壓得喘不過氣,想著去國外好好想一想,想明白了就回來。
去了之後,他就再也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想。
媽媽那會兒情緒失控,她的第二任老公因為媽媽非要生下腦癱的小孩,憤然離去。
大人和小孩一個都不想管。
擺在宗光麵前的,是一個情緒有問題的媽媽,和一個活生生的小生命。
最初的那個過程,對於宗光來說,是極其痛苦的。
如果他沒有跟著媽媽去國外,他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個這樣的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也不需要帶他看病,陪他成長。
淩駕於這個事實之上的,是醫生和他說,他是建議盧曼玉再生一個小孩,等到她老了,還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可以照顧蘆葦——也就是這個腦癱的孩子。
腦癱是個世界級的醫學難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根本就是沒有治療意義的。
是很後麵才有研究表明,早期介入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腦癱。
醫生之所以會給出那樣的建議,是不確定,這個腦癱患兒有沒有可能在長大之後,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
醫生是用開玩笑的方式告訴宗光,沒想過盧曼玉直接給蘆葦找了個哥哥回來。
宗光本該非常討厭蘆葦。
這個弟弟的存在,注定是他一生的負擔。
可是,人類的感情,有的時候就是這麼複雜。
他看著蘆葦,那麼小,那麼無助,一見他就對著他笑。
如果不是後續很快出現癲癇一類的症狀,都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
明明應該討厭,卻怎麼也討厭不起來。
他教會蘆葦走路,教會蘆葦吃飯,教會蘆葦做計算,教會蘆葦下象棋……
蘆葦的每一個進步,他甚至比蘆葦還要高興。
宗光在蘆葦身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蘆葦的成長也是驚人的,從剛出生時的重度腦癱,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這個腦癱的孩子,活出了醫學的奇跡。
如果不是蘆葦出生的時候,是比較嚴重的腦癱,他大概率已經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彆了。
這麼些年,隨著蘆葦慢慢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盧曼玉的情緒也穩定了很多。
宗光才終於有了空閒,去想想他自己到底想要乾什麼。
回國是必然的選項。
他太想念原來的那個家了。
那麼,夢心之呢?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對夢心之的感情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