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未來發展_抗戰之鐵血東北軍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抗戰之鐵血東北軍 > 第三百三十二章未來發展

第三百三十二章未來發展(1 / 2)

抗戰之鐵血東北軍!

甘亞東和葉懷遠聽出了張廷言話中決然的語氣,兩人心中生出大丈夫生當如是的感慨。

“請張副司令放心,我甘某人也不是怕死之人,隻要是抗日打鬼子我甘某人願意接受抗日軍安排”甘亞東起身說道。

“副司令,就是讓我葉懷遠拎一杆步槍上去和戰士們一起打鬼子我也絕無二話”葉懷遠正色道。

“兩位的心意我心領了,抗戰打鬼子各有分工,所謂術業有專攻,你們兩位就適合坐在後方管理好的地方,為前方充足的物資”張廷言說道。

張廷言最關心的就是今年的播種情況及預計產量,這一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東北的種植業發生了變化。

糧食產地逐漸北移,也就是從遼中平原逐漸轉移到鬆嫩平原,這對抗日軍來說是件好事,遼中平原此時處在日軍控製範圍下,而鬆嫩平原則處在抗日軍的掌握中。

隻是這一時期東北大豆成為東北農業的主要作物,尤其是遼中平原地區大豆種植麵積超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麵積。

這與大豆作為當時外貿主要出口產品有直接關係,大豆及其製品占東北農產品出口的60,大豆種植麵積由南往北逐年遞增。

1931年,東北糧食種植麵積為1373300公頃,大豆種植麵積為4202000公頃,占30,產量更是達到了540餘萬噸。

之所以出現此類情況變化,主要還是因為東北大豆對氣候土壤的適應程度比小麥高,加上東北大豆品質好,國產小麥麵臨著外來小麥的衝擊,東北一直以來南麥北豆的局麵逐漸被打破。

聽完甘亞東和葉懷遠的解釋後,張廷言才對東北作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前世他隻知道東北是全國有名的糧倉,但對東北糧食具體情況並不了解。

他一直信奉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看來張做舟並沒有選錯人。

“甘廳長、葉廳長,大豆是我東北對外輸出的重要農產品,我們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缺乏工業品,想要獲取西方英美等國的工業品就必須拿農業品和他們換,大豆的產量不能減。”

“但如果都種大豆我們抗日軍和黑吉兩省的老百姓就沒了口糧,必須要保證我們這兩個省老百姓的口糧,稻米、小麥、玉米、粟等雜糧的產量也不能減。”

“這聽上去有點為難人,但是這就是現實你們動員人手,統計好我們黑龍江、吉林兩個省份能開墾耕種的土地麵積,各種作物做好合理布局,我們可以實行計劃經濟”張廷言說到。

聽到計劃經濟,葉懷遠有些驚訝地望著張廷言,他聽到計劃經濟這個說法,還是看劍橋大學凱恩斯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過。

隻不過他所就讀的倫敦大學學院大部分教授信奉的是市場經濟,不過他並沒有像學院中的一些教授迷信市場經濟,他認為市場經濟需要政府進行必要的乾預。

“副司令,黑龍江還有大片土地無人開墾,若是我們有足夠的人口才肯這些土地,東北的糧食產量必然會增長”葉懷遠說道。

葉懷遠提出通過增加耕種麵積來提高糧食產量,“楊廳長,我與李部長商量過克山兵工廠正計劃製造25噸卡車,到時候會再開辟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民用車輛”張廷言給兩人透露了一點消息。

葉懷遠聽到此消息喜出望外,他在英國留學時見過當機械作為一種生產力投入農業,對農業產生的巨大作用。

“另外我還計劃與美國合作修建一個拖拉機廠、一個化肥廠,以解決我東北農業麵臨的困局”張廷言接著說道。

目前中國國內還不具備生產化肥的能力,化肥依舊主要依靠進口,所用的化肥主要是氮肥,也就是硫酸銨。

中國國內每年進口化肥至少16萬噸,耗資2000餘萬元,進口的化肥中以英德等國的化肥品質較優,但價格也高,日本的化肥價格低,但品質差。

英國和德國製造化肥采用的是電流法,將空氣中的氮氣變為铔質,因此品質較純雜質少。

“副司令,這都是功在千秋利在萬代的好事啊”甘亞東興奮的說道。

拖拉機廠和化肥廠建立起來不僅能解放大量勞動力,提高糧食產量,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化肥廠製造的化肥夠多,還可以向關內出售,使中國擺脫依靠外國化肥的窘境。

“當然這些工廠都屬於抗日軍和抗日軍政府所有,我們也鼓勵民營企業家們投資這些領域及其他民生領域,例如紡織廠、麵粉廠、食品廠諸如此類。”



最新小说: 我的手下個個都是人才 逆襲人生,從妻離家散開始 修仙遊戲反饋,我家女仆天下無敵 穿越之有條件的暴富 山海溯源 成了哥哥的心尖寵,天天糖分超標 我在仙門開機甲 港綜之警隊話事人 九陽狂神 斷絕關係後:我的禦獸全是神話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