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鐵血東北軍!
張雪良聞言沉默不語,宋子文心裡七上八下,就在他以為張雪良恐怕不可能答應時,張雪良的聲音從邊上傳來說道“隻要他答應統一中國以後一定要出兵關外收複東北,我便替他背下這一鍋。”
宋子文聞言搖了搖頭說道“漢卿兄這個我無法現在就給你答案,等我回去給南京發電問問他,看他是否答應你這個條件。”
張學良右手握拳一拳砸在湖邊的石欄上,右手手背被刮的一片血肉模糊,“悔不當初、悔不當初”張學良喃喃道。
宋子文離開以後張雪良招來心腹,將自己代為受將出國考察的事情告訴眾人,眾人義憤填膺。
“少帥,不能答應啊,這是常凱申的陰謀,明明是他下令不抵抗,為什麼要把責任推在我們東北軍身上,弄得我們東北軍現在裡外不是人”王一哲氣憤的說道。
“對少帥您絕對不能答應他,大不了跟他狗日的拚了”周圍年輕軍官罵罵咧咧的說道。
“少帥,不可和常凱申輕言動武,我們現在丟了東北,手裡沒有資本,還處在南京國民政府三麵包夾之中,可能打得贏數十萬中央軍”一些老持成重的軍官勸道。
“他們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我們憑什麼不能和他們打,打不過也得打不能墜了我們東北軍的氣勢”幾名年輕軍官高聲說道。
“你們還嫌中國現在不夠亂嗎,我們要是打起來了,最高興的就是日本人,等我們打的精疲力儘,日本人就從關外攻進來,到時候北平、天津甚至整個華北都落入日本人手中”有軍官反駁道。
眾人七嘴八舌吵成一團,“好了都住嘴”張學良一拍桌子冷聲說道。
“看看你們現在這幅模樣,有沒有軍人的樣子,像極了市井潑婦”張雪良怒斥道。
“我意已決,就替常凱申擔下不抵抗的罪責,答應他出國避避風頭,這也算是我張學良為抗日做的貢獻”張雪良慢慢說道。
“少帥,您出國了我們怎麼辦”何國柱著急的說道。
“我走之後你們就守在華北,不要輕易招惹各方勢力,儘量聽從南京政府調遣,不要和他們對著乾”張雪良接著說道。
屋內一眾東北軍將領得知張雪良要出國後,大失所望,張雪良這一走,他們可就無人可以依靠。
但張雪良主意已定,很快宋子文帶來南京消息,常凱申答應張雪良的條件,還催促張雪良儘快啟程。
張雪良在得到常凱申承諾後,安排完東北軍一切事物後,帶著自己的趙四小姐由北平乘車前往天津坐船,由此出海赴歐洲。
張雪良站在船頭望著漸漸消失的海岸線,他清楚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將自己手底下的將領和士兵拋棄在國內,自己卻一個人躲到國外去。
趙四小姐拿著一件呢質披風輕輕披到她肩上,張雪良轉過頭來望著美豔動人的趙四小姐朝她問道“你說後世會如何評價我張雪良。”
趙四小姐顯然沒料到張雪良會這麼問她,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回答。
“怕不是虎父犬子吧”張學良自嘲的說道。
“畢竟我們既然已經離開國內,就不要去想這些事情了”趙四小姐摟著張學良溫柔的說道。
“說不定我從國外回來,恐怕都無人叫我少帥了”張雪良拍欄說道,聽到這話,正摟著張學良的趙四小姐身體輕輕一顫。
中國國內局勢風雲變化,而國際形勢也波詭雲譎,早在2月24日召開的聯合大會上,國聯以42:1的表決,通過李頓報告書,企圖緩和中日兩國在東北的緊張態勢。
日本政府顯然對國聯的做法並不滿意,此時德國國內小胡子奪取政權後,不斷叫囂著要為德國爭取應有的地位,國聯認為有必要對日本持強硬態度,以求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事情的發展卻出乎國聯預料,日本國內荒木陸相和內田外相提出退出國聯的主張,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連一直反對退出國聯的元老們也選擇站在他們這一邊。
於是在2月24日的大會上日本代表鬆崗當著一眾代表說道“日本政府與國際聯盟就中日問題所做出的努力已達到極限”,說完之後他便走出了會場。
3月28日日本向國聯正式提出退出通告,日本裕仁天皇同時頒布退出國際聯盟的詔書,在詔書中他強調日本退出國聯是因為國聯沒有就滿洲問題與日本達成一致,而日本政府此舉並沒有違背國聯增進人類幸福的基本方針。
在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國聯後,“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等口號統治了日本整個政界和輿論界。
在國聯大會上大出風頭的鬆岡在回國後受到日本人熱烈歡迎,不少人將其視為日本英雄。
日本宣布退出國聯後,西方列強所主導的國聯對日本毫無辦法,沒有施加有效的製裁,令國聯威信掃地。
大英帝國做為老牌帝國,它在亞洲的統治力已逐漸被日本撬動,美國也僅僅隻是在口頭上做出抗議,蘇聯的遠東政策一直是儘量避免將日本完全推向英美一方,防止他們勾結起來形成統一的反蘇聯盟。
蘇聯國內一度打算承認偽滿洲國,並向偽滿洲國派駐總領事館,但在抗日軍和國民政府的強烈反對下。最終蘇聯政府打消承認為偽滿洲國的念頭。
抗日軍反對蘇聯承認為偽滿洲國的舉動,還是引起蘇方不快,一直以來蘇聯都認為抗日軍是自己的一顆棋子,沒想到抗日軍卻在關鍵問題上表現出強硬的態度,這位為日後抗日軍與蘇方關係惡化埋下伏筆。
在得知日本退出國聯以後,關東軍司令部高層幾乎高興的歡呼起來,國聯製約日本國內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向關東軍增援。
關東軍第7師團、第14師團、野戰重炮第1旅團已經在雙河鎮一帶集結完畢,就等著對永吉發起進攻。
正值大戰前的關鍵時候,關東軍前線卻發生了一件令兩軍都頗感意外的事,一位名叫伊田助男的日軍通訊兵駕駛著一輛載滿武器彈藥的汽車一路從雙河鎮開到永吉前線。
伊田助男卻在接近抗日軍陣地時,被抗日軍戰士開槍打死。
伊田助男死後抗日軍戰士從他身上找到一封信,信裡他寫道自己是日本國內革命黨成員,不滿日本侵略中國,給中國帶來災難,他駕車從日方叛逃過來,卻被抗日軍戰士當作敵人開槍擊斃。
在信中他提到他是日軍第7師團補充兵,他得到情報,關東軍司令部將第7師團調到雙河鎮是為了配合第14師團對永吉發起進攻,隻是作為一名普通士兵他對具體的進攻計劃並不了解。
永吉前線抗日軍戰士在得知信中的內容後,不敢怠慢連忙送到四縱司令張殿英那裡。
在得知關東軍將對永吉發起進攻後,張殿英暗自慶幸前兩天張廷言剛來過永吉視察了永吉的城防工事,指出工事中存在的問題,更慶幸抗日軍已提前得知日軍進攻的消息。
伊田助男消失後不久後,伊田助男所在小隊的小隊長便發現他失蹤,連忙上報大隊部,大隊部派人四處尋找後仍然沒有發現伊田助男的蹤跡。
日軍兩個師團進攻工作已準備就緒,正蓄勢待發,不可能因一名日軍士兵失蹤就停止進攻。
1933年4月15日淩晨,日軍第7、第14師團和重炮第1旅團分彆按照計劃向劃定區域發起進攻,永吉戰役爆發。
抗日軍提前得到日軍進攻的消息正嚴陣以待,雙方針尖對麥芒,一場被後世津津樂道的攻城戰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