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鐵血東北軍!
聽到是抗聯,警衛排長總算放下心來,快步走到盧誌用、馮金梅跟前,感激地說道“多謝抗聯的弟兄們仗義相助,車上有不少傷員,請貴軍的弟兄們幫我們救治傷員。”
盧誌用、馮金梅兩人當即應下,派人協助抗日軍救治在剛剛激戰中受傷的百姓。
很快雙城站得知列車遇襲後,重新派了一組車頭前來支援,一直折騰到天亮,等鐵道部隊將鐵路修好,火車才重新啟動。
天亮後有幾架執行破壞抗日軍鐵路的日軍轟炸機從南麵飛來,看到停在鐵路上的列車,從天上撲了下來。
正在雲層中埋伏著的抗日軍戰鬥機突然出現日軍轟炸機麵前將其攔截住,原來張廷言在楊墨文上火車後,右眼眼皮一直狂跳,淩晨他被副官石康丁叫醒。
石康丁神色緊張的告訴他,楊墨文所乘坐的火車並沒有按照預定時間達到哈爾濱,這讓張廷言瞬間睡意全無。
楊墨文和兒子張震是張廷言在世上最在意的兩個人,張廷言在司令部急得團團轉,好在參謀長謝科老持成重,他先安撫住張廷言又下令沿線抗日軍警備部隊,沿鐵路線搜索。
在淩晨三點左右,抗日軍雙城警備部隊發電找到楊墨文所乘坐的火車,並將詳細情況一並告訴司令部。
張廷言得知楊墨文遇襲又成功脫險後,暗自慶幸,“弄清楚究竟是什麼人敢在我們的地盤上襲擊我們的火車?”張廷言眼裡帶著殺氣。
抗日軍的情報機關動作相當高效,很快就弄清楚襲擊抗日軍火車的是一股以靠山好為首的土匪,這夥土匪原本勢力不小,在遭到抗日軍數次圍剿後,隻剩下兩百多人,向西逃竄,不知所蹤。
此番突然出現在雙城以南地區,讓抗日軍高層感到困惑,這夥土匪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到抗日軍腹地來撒野。
“司令,讓雙城警備部隊派兵將他們剿滅乾淨,免得這些蒼蠅騷擾我們”謝科建議道。
張廷言點了點頭以示同意,不過他從這股土匪異常動作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這股土匪知道自己襲擊抗日軍的後果,但他們還是乾了,背後一定有依仗,而他們所依仗的很有可能就是日本人。
靠山好的襲擊對抗日軍來說和撓癢癢一樣,張廷言的注意力一直盯在正麵戰場。
正麵戰場日軍各條戰線都未能取得突破,不過日軍似乎並不甘心,他們將注意力放在了抗日軍兩翼。
西線進攻一縱二師防守的第15師團在金山一線遭到抗日軍頑強阻擊,寸步難行。
正當第15師團與一縱二師激戰時,騎一師突然出現在15師團身後,攻其側後,15師團隻能分出一個聯隊前去阻擋騎一師。
在分出一個聯隊後,原本第15師團三個聯隊進攻一縱二師兵力剛剛好,現在僅靠兩個聯隊想突破抗日軍金山防線更不現實。
眼見原本有所突破的西線陷入僵局,關東軍司令南次郎不得不將目標放在東線,東線日軍在舒蘭和蛟河皆取得突破。
東線日軍第12旅團由蛟河進發,占領黃鬆甸後,兵分兩路向東挺進,一路第14聯隊向敦化逼近,另一路第24聯隊則打算攻占位於敦化西北額穆。
駐守敦化的抗日軍五縱二師兩個團沒有坐以待斃,主動向黃泥河鎮挺進。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黃泥河鎮位於敦化以西,是敦化的西大門,五縱二師兩個團剛趕到黃泥河鎮,就得知日軍第14聯隊先頭部隊距離黃泥河鎮不到五裡。
五縱二師兩個團立即就地構築工事,在黃泥河鎮周圍構築起一道環形工事,將日軍第14聯隊先頭部隊攔住。
擔任第14聯隊先頭部隊的是一大隊,大隊長金子光彥在部隊遇阻後,派出偵察部隊對黃泥河鎮周圍抗日軍兵力布置進行偵察。
經過偵察後金子光彥發現黃泥河鎮內的抗日軍大約有兩個團,金子光彥連忙將此處敵情報告14聯隊聯隊長木村桂司。
第12旅團旅團長森川裕立正好在14聯隊聯隊部他得知前方黃泥河鎮發現抗日軍主力後,興奮地連連催促14聯隊主力加快行軍速度。
等第14聯隊主力抵達後黃泥河鎮外圍陣地後,鎮內抗日軍工事已經初具規模,森川裕立絲毫不給五縱二師喘息的餘地,當即指揮日軍對抗日軍發起進攻。
抗日軍陣地由兩處組成,一處在鎮內,一處在鎮外一座高地,兩處陣地互為犄角,能相互支援。
日軍首先對鎮外高地發起進攻,鎮外高地上駐有一團一營,一營在先前吉東的戰役中傷亡近三分之一,師部給一營補充了部分兵力,一營戰鬥力有所恢複,但仍沒有恢複到之前。
一營營長董和光吊著手上的胳膊,在陣地上來回穿梭,督促營裡的戰士加固陣地。
原本一團長秦誌學想讓董和光去後方醫院休養一段時間,將手臂上的傷勢養好後再回來,董和光卻不服氣,此事一直鬨到師長廖鵬程那裡,最後還是師長廖鵬程一錘定音,同意讓董和光帶傷留下繼續指揮部隊。
當師部將董和光的一營放在山頭上時,董和光知道這是師長廖鵬程對自己的考驗,對此他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
進攻抗日軍一營高地的是日軍第14聯隊二大隊,二大隊並沒有將駐守此處的一營放在眼裡,他們認為己方或許隻用一個衝鋒就能拿下麵前這處高地。
日軍雖有些狂傲,但他們仍然不折不扣地執行步兵操典裡的進攻戰術,日軍步兵以分隊為單位慢慢朝抗日軍陣地接近,在前進過程中用手裡的機槍和步槍壓製抗日軍阻攔火力。
在前進至距離抗日軍陣地約兩百米時,日軍身後的火炮紛紛朝抗日軍陣地開火,企圖壓製抗日軍火力,為步兵衝鋒做好準備。
等日軍隊伍距離一營陣地一百多米時,日軍火炮漸漸停歇,日軍在低級軍官和士官的帶領下對抗日軍發起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