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表現就是國祚長達三百年。
比一開始就跟諸多豪強世家們妥協的光武帝,多了整整一百餘年的國運。
後來那些豪強世家們也學聰明了。
在大漢第四帝國和大漢第五帝國創建期間雖然有所損失,但損失遠沒有先前大。同時大漢第四帝國和大漢第五帝國,也基本能算是在各大豪強世家們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順利創建,所以結果就是,豪強世家們的勢力越來越穩固。
各地已經出現了很多千年世家。
堡壘私兵更是豪強世家的標配。
實際來講,如今大漢帝國的那些豪強世家們,與西方世界公侯伯爵等貴族早就沒什麼區彆了,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堡壘,自己的領地,以及自己的士兵。
同時內部擁有相對完善的體係。
能在一定程度上基本自給自足。
和平時候是優雅世家子弟,一旦發生戰爭,立刻便能組建出一支護衛隊。
同時戰鬥力絕對不弱,畢竟養私兵是為了護衛自家安全以及自家財產,怎麼可能不用心嘛,正因如此,豪強世家們的私兵,整體素質可比朝廷強多了。
越往後期,越是如此。
再加上大漢朝廷為了防止郡守擁有兵權,很容易割據一方成為地方軍閥。
所以有時候地方上出現叛亂,隻要不姓劉,朝廷很可能就懶得出兵,也不願意費那精力,最多給個旨意,允許郡守出糧食,從地方豪強世家手裡借兵平叛。失敗了朝廷沒損失,損失的是豪強世家,成功了給點獎勵唄,也無所謂。
算是朝廷削弱豪強世家的手段。
但不管怎麼說,如今豪強世家私兵遠比朝廷兵馬強是公認的事,甚至有人認為朝廷十萬兵,都比不上一萬豪強世家的精兵,而這,也是白聖以及傅恒他們覺得此事略微有些棘手的核心原因。
如果來攻打他們的是朝廷兵馬。
他們還真不怎麼放在心上。
畢竟現如今,他們勉強也能湊出七八萬士兵,想對付那些舟車勞頓,從外地趕來的朝廷兵馬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可那些豪強私兵不但是本地人。
戰鬥力也不俗。
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從小到大吃的都比白聖手下那些士兵吃的好,身體素質也比白聖手下那些主要由失地農民組成的隊伍強的多,武器恐怕也是不如。
真真是哪哪都比不上啊。
“確實,主公,先前圍剿覆滅幾個臭名昭著的本地豪強世家時,我們就見識過他們豢養的私兵,一個個不但兵強馬壯,而且還悍不畏死,為了殺死不到三百個私兵,我們付出了三倍的代價。
同時還有很多弟兄重傷或殘疾。
而且您也知道,我們攻打下來的這些縣城都算是窮縣,滅掉的那幾個豪強世家,按照九品世家論來計算,最多也隻能算是下三品世家,可這次據說有個上三品世家和十幾個中三品世家,以及幾十個下三品世家,共同出兵打我們。
附庸豪強也有不少。
所以您看我們要不要暫避鋒芒?”
真不是傅恒膽怯,而是彼此間實力差距確實有點大,同時那些個豪強世家無數次用事實證明,他們是真的很強。
這些家夥的底蘊太深厚了。
最開始的時候,這世上隻有豪強和勳貴,豪強屬於地方勢力,勳貴屬於朝堂勢力,不過後來隨著有些豪強傳承的時間日久,他們便開始自詡為世家了。
世代傳承,興盛不絕,是為世家。
現如今世家和豪強雖然一般都連在一起說,但其實內部已經有了區彆,傳承時間,或者說興旺發達時間低於三百年的,基本都被認為是暴發戶,被世家視之為豪強,隻有那些已經傳承興旺三百年以上的,才有資格被認定為世家。
同時唯有千年世家。
方能被稱為一品世家。
除了傳承時間外,家族裡麵出了多少能人,有多少人官居高位之類,也是衡量標準。近年來,雖說朝廷並沒有推出什麼九品中正製,但九品世家論還是逐漸興盛起來,興許是這個論調將劉氏定為唯一超品,所以朝廷並未說什麼。
不過以此來衡量各大世家的實力。
倒也基本沒太大錯誤。
麵對總管傅恒的暫避鋒芒建議,白聖直接搖頭“不行,我們退又能退到哪去呢,而且如果我們退了,先前給予那些百姓免稅三年的承諾又該怎麼辦?
我們一旦離開,朝廷官吏重新席卷而來,他們必然是不可能承認我們的免稅承諾的,到時說不定還要增加賦稅。
甚至於清算幫助我們的百姓。”
說到這,白聖想了想,又繼續道
“我們隻是正麵硬碰硬,大概率不是對手,但我們起義師可沒有必要跟他們硬碰硬,使用一些陰謀手段也無妨。
那三萬大軍的調配情況如何?
大概什麼時候攻過來。
也方便我及時做準備。”
“呃,不知道,據說世家們的私兵已經準備好了,隻是郡守還沒有湊齊足夠糧草,所以得緩緩,那些世家豪強不可能又出兵又出糧,幫郡守打仗,然後成功,最大的功勞還落到郡守的身上。
所以估計可能得有一番扯皮。
彼此利益一致後才能正式出兵。”
聽到這白聖已經想翻白眼了,說的這麼緊張,感情是個錢不夠,演員未定且劇本暫無的虛招子,這不扯犢子嗎?
“罷了,繼續盯著,一旦他們有聚集人馬,準備攻打我們時你再告訴我。
把最近的賬本都拿給我看看。”
既然對方糧草還沒湊齊,自然無需太過著急擔心,先放著吧,在外敵暫時不算特彆危險急迫的情況下,白聖決定花點時間,梳理一下自己現在的勢力。
然後再考慮一下發展方針啥的。
用商業模式治理領地,賬本自然就是了解自己領地真實情況的最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