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宗彆鬨!
趙輔和朱永,追了漠北諸部聯軍數百裡,砍下了數萬顆漠北兒郎的頭顱,一直追到後勤跟不上了,才班師回大同防線。
一戰成名。
成名的不是趙輔和朱永。
而是幼軍。
自景泰十八年後,漠北這片廣袤的區域,但聞幼軍之名,不複長生天之眷。
幼軍之名可止草原幼兒夜啼。
作為主力的毛裡孩直接被打崩了。
隨後,大元可汗孛兒隻斤·滿都魯掌控草原諸部大權,殺了毛裡孩,並吞並了毛裡孩的領域,成為草原霸主。
而乜克力部強勢崛起,其首領亦思馬因成為權臣。
雖然被大明打得很慘。
但卻激發了草原兒郎的血性。
北元諸部前所未有的團結了起來,欲要和大明抗爭到底。
不過當下……
他們得先想辦法熬過景泰十八年的寒冬。
先大明太子朱見濟回朝一天,廣西的軍報送遞到紫禁城,大明朝野鬆了口氣。
安南退了!
之前景泰陛下下旨,廣東、福建、江西、湖廣、浙江五大都司,並同雲南沐王府、廣西都司備戰廣西,舉國之力踐行大明之不降不和之基本國策。
尤其聖旨中的“並振國威”,著實給地方都司打了一通雞血。
五大都司正愁沒仗打。
一聽備戰,立即按照景泰帝的最大尺度,也不管大明有沒有錢,五大都司同時派出了一個衛的兵力作為先鋒部隊進入廣西。
就算如此,安南的大軍依然在廣西境外徘徊,還在等待機會。
然而沒有機會。
先是台灣被大明太子殿下一戰平定的消息傳到了黎思誠的耳朵裡,隨後堡宗的艦隊出現在安南的東海海域上,欲要在安南登陸。
之後,漠北戰事的消息又被安南安插在大明的細作“探知”。
同時,朱祁鈺寫的國書也送到了安南,其中從太子那借鑒來的一句話,對安南朝堂發揮了巨大的震懾力“勿謂言之不預也”。
黎思誠反應很快。
立即下旨給前方軍隊,命令撤退。
然而負責統帥安南大軍,把廣西都司打成了篩子的那位統帥,反應更快,黎思誠的王命還沒送到,他就已經下令撤軍了。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在安南境內打,大明很可能要吃敗仗,畢竟安南正巔峰,其國力遠勝於黎太祖黎利當權的時候,而大明雄師又不如太宗和宣宗時期。
此消彼長。
宣宗時期,大明的交趾駐軍尚且被趕回國內,現在入侵安南作戰,很可能是一個泥潭,最後把大明拖得半死不活。
大明在安南打不贏,同樣的道理,沒有漠北和台灣掣肘,安南的大軍敢入侵大明,也基本上也隻有一個下場。
死!
大明的戰略縱深和國家體量擺在那裡。
依然是天朝上國宙宇第一!
景泰十八年,大明有可能麵對三線作戰的險惡局勢,就這樣平息了下來,不僅如此,還掌控了台灣,削弱了漠北諸部,國家形勢一派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