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喜過望。
還以為是廣安十三年的春節去大明京畿朝貢時送的重禮起了作用——其實當下天下所有邦國,包括大明本土在內,所有的有識之士,都認為接下來大明的外擴戰事隻剩下一場了。
對日本的戰事!
打完日本後,大明基本上不會再有外擴戰事。
因為再打其他地方,就要越海了。
而就算是要打和大明漠北、東北接壤的羅斯公國,大明也要慎重考慮,一個是路途太遠,一個是那邊氣候的緣故。
一旦入冬,羅斯公國會比漠北和東北還冷。
不適合大軍出擊。
所以打羅斯公國最多隻有半年的窗口期。
而大明再強大,也不可能半年之內打下羅斯公國。
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打完朝鮮後,大明很可能養養精蓄銳一段時間,等待東海艦隊的發展,之後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兩大水師艦隊出擊,對日本偽大順朝進行打擊。
不過大明朝廷的中樞眾臣知道,大明的外擴計劃還早。
還有好幾個地方要打。
除了日本,還有呂宋島,還有蘇門答剌群島,還有孟加拉灣區域,至於都認為大明不會去打的羅斯公國,看廣安帝陛下的意思,也是要打的!
對此,中樞重臣們幾乎都沒有反對意見。
有目共睹。
曆朝曆代,甚至包括本朝太宗,對外的戰事中,基本上都是越打國家越窮,可景廣二帝治下就不一樣了。
這些年的外擴戰事打下來,國家反而越來越有錢。
大明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了關鍵點不打,國家才會窮。
打,國家隻會越來越富裕!
因為大明的寶鈔體係,必須要有更多的人口資源和國土資源來推動,這樣就能外擴戰事變成吸血的過程,而之後的統治治理,也是吸血的手段。
越打越富裕,朝野上下自然對此沒有意見,而且大明戰事的姿態,注定大明的外擴戰事中,戰損不會太大。
所以廣安十三年雖然沒有什麼大事,但大明上下的各部門,其實都在積極備戰,尤其是兵部,當兵部隊軍戶製度改製的時候,發現地方衛所的屯兵和軍戶門竟然沒有一丁點的抵觸,而全國百姓對於服兵役的製度,態度竟然也是支持的,兵部就知道,廣安帝陛下又下了一步神來之筆。
一旦軍戶製度改製成兵役製度之後,那麼以大明當下的人口數量,今後隨隨便便就可以湊個五六百萬的軍隊出來。
以大明的國土麵積、人口基數、工業水平、軍隊建設水平、基建水平,再加上隨時都可以建立起來的五六百萬大軍,如此王朝……
真正的天朝上國,宙宇之巔了!
廣安十三年,平平靜靜的過去了。
廣安十四年珊珊而來。
而廣安十四年的第一個大朝會上,一眾中樞眾臣兵在下朝之後,就到文華殿彙報情況,尤其兵部尚書何健,在彙報軍戶改製後的兵役製度現狀後,立即問了一句,“陛下,今年可以再行外擴,請陛下定奪,外擴何地。”
大明朝堂諸多臣子,如今已經被朱見濟培養成了鷹派。
皆是虎狼之輩!